突凸翁 2004-07-26發表於論壇
 

天津都受過什麼冤屈

  本來我是不想多說這個話題的,但現在有的網友並不了解天津的城市發展歷史,動輒就把天津發展慢的原因歸咎為天津人素質低,所以,不得不發這樣一個帖子,算是正本清源,學學歷史,也算以史為鑒。

  我聲明,我並不認為天津發展得慢沒有天津人自身的原因,並不認為喊了冤屈就能夠發展起來,我更認為天津不能指望、等待中央政府重視、指望、等待北京市改變城市定位,天津應該自力更生,應該從自身做起,做好自己的事情。

  再聲明,發這個帖子,只是為了讓一些並不算了解天津城市發展歷史中這個側面的網友了解一下。

  所以,如果網友有質疑、抨擊天津人素質之類的話題,講天津發展自身的原因的話題,請另開貼子。

  天津發展中自身的原因,在這個論壇中並不缺乏帖子,在下面的內容裡也有相關內容,以後,我也希望大家多批評天津自己,不多說別人,我也是這樣。

  下面是《解讀天津六百年》(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部分章節:

  二、計劃經濟體制下經濟地位的減退

  從1958年『大躍進』開始,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是天津經濟緩慢發展,在全國經濟作用和地位有所減退時期。

  這一時期,無論是工業,還是內外貿易和管理機制,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如對工農業產品的統購包銷和統購統銷,流通渠道大減,市場的調節作用甚微;按行政區劃和部門管理經濟,形成條塊分割;對農產品進入市場的限制等等。這種計劃經濟體制限制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分割了商品與市場的關系,無限擴大了政府的職能,限制了企業的自主權,不利於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天津作為具有港口的工商業城市,難以發揮根據市場經濟規律發展起來的經濟功能,發展速度減慢。而且,1958年2月11日,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決定,將天津市劃歸河北省,改為河北省省轄市,直到1967年纔重新改為中央直轄市。行政區劃的變更,影響了省、市經濟的發展,嚴重限制了天津作為華北經濟中心的地位。

  『文化大革命』期間,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工業生產無序,商業網點減少,集貿市場被取消,造成天津發展速度減慢,經濟效益下降。1966年後的十年中工業總產值年均遞增僅6.7%,低於『文化大革命』前17年年均遞增14.8%的水平;資金利潤率、百元固定資產的產值、百元產值的利稅等主要經濟效益指標,都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內外貿易發展緩慢,市場嚴重萎縮,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從天津調入的商品總值由『文化大革命』前佔總調入量的20%以上,降低到17%以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增長緩慢;從1966年到1975年年均遞增僅7.7%。同時,城市建設長期嚴重停滯。能源供應不足,水資源短缺,交通不暢,居民住房十分緊張,居住環境也日趨惡劣。

  總之,從1949年以後的30年間,天津經濟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978年與1949年相比,工農業總產值增加了19倍,國民收入增加了19.6倍,財政收入增加了89倍,內外貿易和社會商品零售額也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能源、交通、郵電通訊、科技教育、城市建設等都不同程度地得到發展。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城市經濟的發展不是勞動生產率的大幅度提高,主動是依靠以國家重點工程為代表的基本建設的投資。這意味著是用犧牲效益來換取經濟增長速度。更重要的是,從發展速度等方面看,天津的增長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更低於近在咫尺的北京。從1957年到1978年工業增長速度看,全國為9.1%,上海為7.53%,而天津僅為6.8%;1958年至1965年的平均年遞增率僅為0.85%,而全國的平均速度是3.6%。天津工業產值從解放初的繼上海、遼寧後的第3位,下降到80年代初的第11位;1957年天津工業總產值佔全國的比重為5.56%,上海為16.1%,北京為2.9%,80年代初上海和北京分別上昇為佔18.5%和5.3%,天津降至3.8%。天津口岸出口總額由解放初佔全國的28%,下降到佔8%,地位從第2位下降到第9位。天津的一些主要技術效益指標,不僅低於上海,也低於一些中小城市。商品流通的功能也大幅度降低,『一五』期間,商品購進總額年均遞增10.2%,調出總值年均增長5%,而到了『二五』期間商品購進總值年均遞增僅2.1%,調出總值年均反倒下降了4.8%。經濟腹地也縮小到河北和山西省的部分地區,華北經濟中心的作用和地位幾乎有名無實了。

  三、原因探析

  當然,天津經濟中心地位的下降固然有全國普遍存在的共性的因素。如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左』傾思想佔據統治地位,對社會主義經濟本質缺乏正確的分析和足夠的認識,長期照搬前蘇聯的計劃經濟的模式。對於城市的性質和功能缺乏科學的認識,對城市的建設和發展也沒有明確的方向。如解放初期的『變消費城市為生產城市』、『大躍進』到1965年期間,隨著工業『大躍進』的指標建設城市,而城市建設的投資比例卻大幅度降低,1960年全國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積下降到2.75平方米的最低水平;以後又『三年不搞城市規劃』,一度曾一切從戰備出發,城市向農村看齊,提倡城市鄉村化。這些,都說明沒有充分重視到城市,尤其是有一定經濟基礎城市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同時,天津經濟發展的緩慢,也有其自身地理位置、行政建制和自然災害等特殊的原因。

  首先,天津作為沿海城市曾經受到不發展沿海方針的束縛,在國民經濟發展計劃的份額極少。如『一五』期間,城市建設的方針是圍繞著重點工程有重點地建設城市,對不同的城市確定不同的建設方針,分新工業城市、擴建城市、可以局部擴建的城市、一般中小城市。天津屬於控制發展的城市,『一五』計劃的156項重點工程中天津竟然一項沒有。『三五』期間,在建設大小三線的政策指導下,天津的一些大型企業或削減,或分散後在內地重建。到了『文化大革命』,由於戰備的原因,不僅國家重點工程很少,還要將部分大型企業遷到內地。從1952年到1974年天津向內地搬遷工業企業一百八十多家,調出技術人員和工人13萬人。1964年到1978年調出各種設備一萬多臺。

  其次,經濟效益下降。天津作為門類基本齊全的綜合性工業城市,由於長期得不到資金的支持,設備陳舊,技術水平落後。如紡織企業大部分還使用20世紀60年代以前甚至更早的設備,造成產品的質量低、品種少。1978年9個工業局的480種主要產品中,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的只佔9.2%,達到較高水平的佔24.3%,66.5%的產品質量屬中下游水平。這些產品缺乏競爭力,逐步退出了傳統市場。產品消耗和成本上昇,利稅率減少,工業經濟效益顯著下降。1978年天津職工人數相當於上海的一半多,工業產值只相當於上海的29%,財政收入只相當於上海的22.8%,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只相當於上海的60%。而且,天津工業產品的結構不合理,用於自我服務的部分增加,調往全國和出口的產品比例下降,天津城市作為經濟中心的功能和地位相對下降。

  第三,北京變消費城市為生產城市,極大地牽制了天津經濟的發展。根據國家把首都由消費城市改變為生產城市的方針,從20世紀50年代後期開始,北京依靠國家的計劃經濟重化工業、能源工業和輕工業等重點工程全面上馬,從1957年至1965年的八年間北京新增固定資產62.62億元,是天津的2.81倍,形成了機械、電氣、化工、鋼鐵等多個生產基地,成為生產和流通等部門齊全的城市,大大削弱了天津作為北方經濟中心的作用。

  第四,1958年至1966年天津由直轄市改為省轄市,在行政建制上降低了天津的地位,也為天津經濟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影響。國家從經濟布局和生產力布局上所考慮的投資物資、教育等方面的分配,對天津基本建設等投資無疑遠遜於直轄市。從1950年至1980年天津工業基本建設標准只相當於北京的58.4%。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由於缺少大型骨乾重點工程來推動,限制了天津經濟持續性發展的速度。

  第五,1976年的大地震更使天津經濟的發展雪上加霜。在這次地震中,天津的直接損失達40億元,1億平方米的城市和農村房屋建築中有70%遭到破壞。工業生產等3年後纔恢復到震災前的水平,城市建設影響了七八年。

  [B]天津經濟的緩慢發展,關鍵是長期對天津城市功能、性質和在全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作用等缺乏客觀科學的且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缺乏准確的對天津城市的定位,戰略發展方向不明確,重點不突出,有相當大的盲目性。所以,建立在內外貿易和完整工業門類等優勢基礎上的經濟功能,不僅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反倒不斷削弱,造成天津經濟發展速度緩慢,經濟地位下降。

  下面是網友左岸發的(有刪節)

  90年代初天津為爭取股票交易所而不懈努力

  甚至提前啟動建設政券大廈——今天的凱旋門大廈百貨部分其實當年內定的是股票交易所地址

  今天的濱江萬麗酒店預定的是全國石化交易中心——努力爭取後,給了上海

  今天的遠洋大廈預定是中國北方航運交易所——努力爭取後,只設在上海,

  聯合期貨交易所搞得火爆時被宏觀調控勒令停止,從條件上看天津至少比大連交易所更有存在的理由!

  以上一系列幾乎被遺忘的事實見證天津90年代一直沒有停止過自身發展權的努力。天津並沒有沈睡,天津只是一直被重壓!放大視角,北方之所以全面落後於南方就是一直缺乏公平的競爭環境,也缺少20年代北上海,南天津這樣南北呼應的經濟中心,天津為自身發展的訴求實際上還包括為整個中國北方加速發展的宏願,這不是說大話,從區域經濟輻射看,能承擔此任的,在北方只有天津,青島偏居一隅,大連影響僅在東北,北京限制部分工業(至少從名義和趨勢上)。

  下面是網友phone2002發的(有刪節)(你路過一次我們也很高興,以後多路過幾回吧)

  青島港區港聯動,也就是自由港的前身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的大力支持下已經基本板上釘釘了,這次國家不大可能批准天津了。

  你信還是不信?這就是活生生的現實!

  天津面臨著又一次被政策邊緣化的危險決不是危言聳聽。

  天津通過自己的訴求與努力渴望得到平等的發展權利,難道很過分嗎?

  放眼全國布局:

  東南沿海不用多說,五個經濟特區加上兩個更特的蘇州和浦東。

  西部大開發,重慶5年免交國稅。

  東北振興,經濟觀察報報道說國家准備對東北土地政策特赦,也就是宏觀調控對東北無效,並且即將出臺四大優惠政策。

  西邊西安有西部大開發政策,鄰居北京有奧運會。

  環渤海鄰居北邊大連寄希望於東北振興得到實惠提出建設東北亞航運中心。

  南邊青島港即將擁有部分自由港政策。

  難道就該天津自力更生,別人都沒必要?

  下面是網友tianjin1953發的(有刪節)

  北京地鐵是國家項目,天津地鐵是地方自籌。

  北京燕山是國家項目,天津石化是地方自籌。

  北京首鋼是國家項目,天津天鋼是地方自籌。

  北京北內是國家項目,天津天內是地方自籌。

  北京東方是國家項目,天津乙烯是地方自籌。

  北京重機是國家項目,天津重機是地方自籌。

  北京北汽是國家項目,天津天汽是地方自籌。

  看出來這裡的區別了?有了國家資金建設的工程項目,地方可以把資金投向市政建設。再趕幾個『大慶』『小慶』『X運會』什麼的,國家還要給錢建市政工程設施,每年再因為這個那個原因向國庫要點,日子過的比少爺還舒服。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