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lian1975 2004-06-16發表於論壇
 

詩詞愁語話秋月

  不知是文人都多愁善感,還是人常在多愁善感時為文,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很少見到歡愉喜善的作品,即使有也不是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而那些使人深受感染的作品往往都是愁思窮苦之詞。中國古代詩人也好將『愁』字入詩,在中國古詩詞中含有『愁』字的詩詞不勝枚舉,如『愁如塞月恨邊雲』,『百年愁裡過』,『吳山點點愁』『無愁不到心』,『新月與煙愁』,『明日黃花蝶也愁』,幾乎無處不可用『愁』。

  文人可能是多愁的,幾乎所有的文人都具有愁思,也善以愁入詩,李白的作品中將『愁』字入的詩就有一百多首,『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望海令人愁』,『坐愁紅顏老』,杜甫、白居易的詩中的『愁』字就數量上更有甚於李白,豁達的蘇軾的詩詞中也不乏『愁『字,其它的詩人也不勝枚舉。

  古代詩人將愁思寄予最多的是秋與月,這已形成了一個文化,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與『中秋節』就是賞月的節日,也是華夏兒女團聚的節日、鄉思的節日,是詩的節日。中國人將秋和月與愁思聯系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特殊的文化氛圍,傷秋、懷月都是愁的引申含義,中國人將秋與月賦予了更多的愁思,使人們在思鄉、懷人時都習慣望月傾吐,出現了很多的望月思鄉、懷人的優秀作品,像《靜夜思》就是李白對月思鄉,《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蘇軾的懷人之作,這些作品都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千百年來形成的這個文化,使中國人對秋與月有著特殊的情感和審美意趣。

  秋的蕭瑟淒涼的審美特征很容易與人的愁苦之思產生共鳴,秋風慘淡、秋雨淒涼這些秋的特征不就人愁思時的心情寫照嗎?

  『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

  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淒涼。

  助秋風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綠。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問秋屏移淚燭。

  淚燭搖搖爇短檠,牽愁照恨動離情。

  誰家秋院無風人,何處秋窗無雨聲?

  羅衾不耐秋風力,殘漏聲催秋雨急。

  連宵脈脈復颼颼,燈前似伴離人泣。

  寒煙小院轉蕭條,疏竹虛窗時滴瀝。

  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窗紗濕。』

  秋是容易引起人神思的季節,秋除了具有蕭瑟淒涼的特征外還具有明朗高清的內涵,身處豪華落盡,真淳畢現的秋日,也不乏詩人的豪放: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秋的蕭瑟、清朗的特征使中國歷史上產生許多感秋傷秋的詩,這些詩即傷感又大氣,像豪放詞風的先驅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羌管悠悠霜滿地』表現了秋的淒涼慘淡,『將軍白發征夫淚』表現了人的愁思悲苦,但這些在『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大的環境下又顯得氣魄闊大雄渾,邊塞之風濃厚,即使傷感也是壯士的傷感、男子漢的傷感,是直面困難的旅思愁懷。

  秋即蕭瑟淒涼又明朗高清,是望月賞月的季節,所以秋與月是常常聯系在一起的。

  『秋風入窗裡,羅帳起飄揚。仰頭看明月,寄情千裡光。』秋高氣爽、夜靜風清,一個人寂寞地躺在床上,一陣秋風吹來,吹起了羅帳,也吹起了思緒,詩人仰頭看到一輪明月,想起了思念的人,他此時也在看著明月想著我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遙怨夜,竟夕起相思。』

  月圓月缺的那輪明月寄托了人多少離愁與相思,中國人對月有著特殊情懷,對月也賦予更多的情思,優秀的詠月詩歌數不勝數,一首《春江花月夜》迷倒了多少文人,又有多少人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神思、明達。『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寂寞的李後主緩緩登上西樓,見到的只是一彎殘月,那是怎樣的孤獨與離愁,引起了詩人多少遐想、多少回憶?是否想起了他那別時容易見時難的無限江山?『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那月又寄托了多少離人鄉思與相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那月寄托了人們多少夢想與期待!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皎皎空中的那輪孤月她具有的是怎樣的氣質啊!孤獨、寂寞、明靜、曠達,像寧靜的淑女,又像淡泊的君子,千百年來靜靜地看著人世間的變化、悲歡離合。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