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愛心助學路 傳播網絡正能量
  2003年,一羣年輕的網友自發地組成了一個網絡公益組織——北方助學,他們始終關注雲南省大山深處的貧困孩子們,利用論壇、微博、微信等多種網絡手段傳播正能量,經過十年的努力,超過萬名網友參與到助學活動中,改善了當地孩子們落後的教育狀況,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而今,受到父輩們的影響,這些網友的孩子們也加入到助學的隊伍中來,對於這些小隊員,我們稱之爲:“助學二代”,他們代表了北方助學精神的傳承。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豔
青少年應該腳踏實地、培養優秀人格
培養青少年的批判素養 提高甄別能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副研究員:劉瑞生
每一位網民都有責任傳播正能量
打造文明網絡空間還需網媒更加努力
北方助學團隊創始人、核心人物:劉文勝(網名花旗)
網絡公益助學的信任源於公開透明
北方助學經過十年發展活動常態化
北方助學二代網友:劉宜軒(網名虎子)
成長過程中互聯網對我的作用
“傳播正能量 爭做新e代”倡議書
“十年愛心助學路,傳播網絡正能量”北方助學訪談全程

  主持人:各位北方網的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新聞會客廳特別節目——十年愛心助學路 傳播網絡正能量》。愛心助學一直是社會公益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善舉幫助了許許多多貧困地區的孩子圓了他們的求學夢。

  知識可以改變命運,更可以改變一個貧困地區的面貌,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更是中國夢的希望,在今天的節目當中,我們要關注的是一羣可敬又可愛的網友,他們已經執著地堅守了十年,將愛心匯聚到了雲南貧困山區的孩子身上,在社會上產生了非常廣泛的影響。

  愛心產生的正能量通過網絡釋放出了強大的力量,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網絡文化,也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創造了綠色的網絡環境。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他們。歡迎北方助學團隊的核心人物劉文勝,劉文勝有一個非常好記的名字——花旗,花旗你好。

  劉文勝(以下稱呼網絡暱稱“花旗”):你好,北方網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北方助學經過十年發展,當年參加助學的網友大多已經爲人父,爲人母了。他們的孩子通過了父母的影響也加入到助學的隊伍當中,他們被網友稱爲助學二代,今天我們也請到了助學二代的代表,天津一中高一的學生劉宜軒,劉宜軒在網絡當中的暱稱叫虎子,虎子你好。

  今天的節目當中我們還請到兩位專家,第一位是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少年兒童研究所的所長孫宏豔老師。孫老師您好。

  孫宏豔: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第二位嘉賓我們請到的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副研究員劉瑞生老師,劉老師您好。

  劉瑞生:主持人好,很高興和諸位網友相聚在北方網。

  主持人:北方助學成立於2003年,經過了十年發展,幫助了雲南永寧當地上千名貧困學生改變了他們的學習和教育的狀況。那麼首先我想問一下花旗,是什麼樣的力量讓你和你的這些朋友們,他們做了這項公益活動,而且還堅持了十年?

  花旗:我們從2003年開始到現在十年也是循序漸進過來的。一開始的時候人並不是很多。隨着線上的組織,線下的活動,參與的人越來越多,因爲大家現實生活中是直接參與到活動之中,逐漸逐漸大家有一種共識,一點一點的摸索堅持了十年,這十年過程中也是大家總結經驗,我們給自己歸納了一個所謂的處事的四項原則,就是自願低調務實快樂。本着這四項原則,不會影響大家各自的現實生活。春天一次活動秋天一次活動,堅持到現在十年。

  主持人:我記得2003年好象我是剛剛有QQ號,那個時候網上特別流行的事情是找一個不認識的人彼此聊天,基於這個事情大家彼此是比較陌生的,可是你說做公益涉及到錢,涉及到聚集大家的力量,很多的問題,那麼這一點是必須基於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你怎麼處理這個問題?

  花旗:因爲我們的這個活動,無論是募集的善款,還是募集的物資,我們把所有的使用信息網上公佈,一分錢花到什麼地方,怎麼用,都是非常透明的。同時做這件事不是一個人做,是幾個人甚至幾十個人一起做,所以大家能夠看得到,非常非常高的透明度,所以談不上信任或者不信任。因爲是參與成員之一,同時最開始的人肯定是少,但是我們進入這個活動,因爲我們都是戶外運動愛好者,大家一起爬山,一起做戶外運動,本身我們這個一開始的小羣體,他就有一定的信任度,因爲在山裏必須得相互信任,逐漸逐漸他們的朋友,他們的朋友的朋友,慢慢慢慢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的就參與進來。

  主持人:劉老師一直做互聯網傳播的研究,對於建設綠色網絡一直非常有自己的看法,您看北方助學的公益事情是成立於2003年,我覺得這個時期非常有意思,恰巧是中國互聯網剛剛發展的時期,您覺得他們的產生對於推動中國互聯網的健康發展起到了哪些作用?

  劉瑞生:我想是這樣,首先中國互聯網發展確實有自己的特色,實際上中國互聯網產生是在1994年,但是在整個90年代網絡的發展還是比較慢的,進入到新世紀兩千年以後,中國互聯網進入比較快速的發展期,所以2003年確實處於中國互聯網發展初期,當時中國網民只有幾千萬,可是我們今天看到,回首十年中國互聯網網民已經超過六億,幾十倍的增長,在這樣的增長速度中,首先我們看中國互聯網給我們呈現了什麼樣的文化?

  我覺得在這個事件中我們北方公益助學是有非常積極的一個個案意義。提供了一個很實實在在的,不是很宏大的語言,而是實實在在做事,做公益,爲需要幫助的人提供一種愛,這個意義是非常典型的。很典型的個案意義。

  第二點很重要的是北方助學很實實在在、很具體地詮釋了一個真正的中國互聯網精神,可能有時候我們感到網絡有妖魔化的聲音,很負面的東西,但實際上我們縱觀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我們可以設想如果沒有互聯網,我們的生活會怎麼樣?我覺得可能我們現在離不開互聯網,互聯網給我們呈現很多很方便,很便利,甚至是很正面的東西。所以我覺得中國互聯網主流的東西應該是健康,應該是綠色,所以在這一點上我們要充分的肯定。

  第三點我覺得非常重要的就是這個事件本身,積累了十年,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個案,實際上是一個承載了我們很多很共性的東西,也是有很多網民都能夠去模仿、去示範的。而且隨着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普及化程度更高,網絡傳播本身所具備的能量會更多,我們可以實實在在依託於互聯網,把公益活動做大做好做強,讓它成爲真正我們中國互聯網的主流方向,才能推動網絡文化健康發展。

  主持人:孫老師一直在做青少年的研究,其實我覺得在互聯網發展時期,網絡對青少年影響也很大,比如孩子們走在哪兒都在問WIFI密碼在哪兒,所以我也看到您之前在說一個青少年的成長環境的優化是有利於他們的可持續發展的。這句話聽起來讓我們覺得比較難理解,您給我們具體解釋一下,一個社會化的活動,對於青少年的成長會有一些什麼樣的幫助呢?

  孫宏豔:剛剛劉老師也講過,現在互聯網完全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我們今年正好研究中心做了一個課題就叫新媒體與少年兒童社會化,因爲現在以網絡爲主的新媒體,不僅改變了我們成年人的生活,給少年兒童也帶來很大的改變,我們調查發現,有95%的孩子都上過網,而且更多是用iPad、手機等移動工具在上網,已經有將近70%。我記得十年前,我當時在一個家教雜誌值班接熱線電話的時候,有家長打電話過來,我一接起電話就開始哭,孩子老要上網怎麼辦?孩子又打電話跟他要錢,他上班的時候把他們家電腦鍵盤拔下來拿到單位,下班再拿回來。但是現在這種情況根本就不可能了,我們沒有辦法把筆記本的鍵盤拔下來拿走。所以我說互聯網現在確實已經成了我們的生活方式的一種,他在帶來了很多積極因素之外,也有很多的弊病、一些弊端,比如對於關於對青少年社會化來說,其實就有很多問題,像現在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他的虛擬社會化更多一些,孩子們好象什麼都懂,因爲互聯網使這個成人和兒童的界限幾乎沒有了。成年人知道的事孩子也知道,甚至成年人不知道的事孩子可能比成年人知道的都多,所以表面上看是什麼都明白的,但是實際上還有更多的是在虛擬的空間裏,比如他知道很多成年人的信息,他可能在現實生活中知道的並不是特別多,這是一個。

  另外一個就是現在這種環境特別容易使青少年的社會化受父輩的影響越來越小,更多的會受網友的影響,父輩現在說了不算了,比如不願意聽父母怎麼說,更願意聽網友怎麼說,相信網上說的話,另外還有就是家庭和學校的影響可能小了,網絡的影響更大了。還有就是表面看是社會化很過度,但是也容易體現出社會化的不足,比如不會跟人交往,有的孩子長期在網上待着,我原來去湖南衛視做節目,一個大學宿舍裏,大家不是這樣面對面的聊天,而是在宿舍裏互相用QQ、微信聊天,他和大家的接觸越來越少。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其實成長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社會化,從一個自然人到社會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裏會遇到跟別人交流的問題、合作的問題,還有怎麼樣變通、怎麼樣妥協商量,這些都是我們現在社會非常重要的一些素質。在網絡這樣的一個環境裏,新媒體的環境下可能容易受到衝擊,我覺得能夠通過像北方助學這樣的一些活動,這些活動能更好地讓成年人影響青少年,同時青少年也可以反過來影響成年人。而且從網絡又走到了現實中。正好可以彌補我剛說的不足。

  主持人:其實之前我們覺得這個問題很模糊,聽了孫老師的解釋覺得逐漸清晰,咱們今天請了一個青少年“虎子”來到現場。虎子今年是15歲,倒推10年那個時候是5歲,那個時候你開始接觸互聯網了嗎?

  劉宜軒(以下簡稱網絡暱稱“虎子”):那個時候還沒有,5歲小孩子愛看動畫片,還被媽媽限制時間,說對眼睛不好,上小學的時候,老師開始留上網查資料的作業,纔開始逐漸地接觸網絡。隨着年齡越來越大,用的就越來越頻繁,包括很多優點都能讓我逐漸地喜歡它。

  主持人:你覺得在你成長的十年當中,你自己受互聯網有多大的影響啊?

  虎子:要說影響的話,我覺得可以說它的優點,比如可以用它獲得更多的知識,或者有的時候可以用它瞭解最新的資訊,還有的時候可以用它拉近和同學之間的距離,反正優點挺多的,我認爲。

  主持人:有缺點嗎?

  虎子:缺點也有,但是在於你使用它的程度,如果你太依賴它,肯定也是缺點,或者是也在於你關注的東西,如果關注正面的話,還是挺好的。

  主持人:那平時上網虎子你比較喜歡關注什麼啊?

  虎子:我比較喜歡關注和我有關、和我同齡人有關的東西,讓我更加了解他們,對於以後會好一點。

  主持人:我覺得虎子這個孩子對於自己的發展很清楚。我之前也看過孫老師的微博,您當中提到過網絡應該傳播青少年需要的內容,剛剛我們也問了一些虎子的想法,您覺得網絡應該給青少年傳播什麼樣的內容,青少年又需要什麼樣的內容?

  孫宏豔:我們成年人特別希望網絡能夠給青少年一代帶來的是正能量,不要讓負面的、虛假的東西影響孩子,但是怎麼樣才能做到?你傳播的東西不一定是他能夠接受的東西,所以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其實就是應該尊重他們的成長規律,比如說剛剛虎子講的他這個年齡特別想了解同伴一些事情,或者是跟他們相關的一些事情,就要了解他的生理髮展特點,心理髮展特點,他的年齡段以及他們關注的一些東西,這個我覺得是最重要的一點。

  第二個就是我們經常說到的“傳播正能量”,對於正能量的東西,其實我們也做過青少年對偶像的一些調查,調查就發現其實網絡上的這種話語領袖、意見領袖還有明星偶像他們的表達對青少年影響特別大,所以不知道虎子是不是經常關注一些明星的微博,像我們看到姚晨的粉絲就有5800多萬,她說一句話可能就5800多萬人能夠看得到,像韓寒光說“HI”就被幾千甚至上萬人轉發,所以對他們的影響特別大,這個也是我們特別需要關注的一點。

  主持人:虎子剛剛好象沒有說完,你在網上會關注明星嗎?

  虎子:可能會關注一點,但是我不會像其他的有些人一樣,就是有的人會特別熱衷於關注明星,我可能會根據某一個事情喜歡某一個明星,會稍微關注一下最新的資訊,但是不會有狂熱的愛好。

  主持人:虎子是一個非常理智的小孩,她參與到北方助學我覺得和她的媽媽有很大的關係,跟我們講講你媽媽是如何引導你的好嗎?

  虎子:我第一次參加助學活動的原因是我媽媽想讓我瞭解遠在南方大山深處的孩子可能跟我有着不一樣的學習和生活環境,讓我懂得感恩現在所處的環境,第一次參加活動是助學成立的第三年,那時候我還很小,也沒有辦法幫什麼忙,就看周圍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們在裏面。雖然特別忙,但是他們的笑容是發自內心的,那時候的感覺就是覺得很好玩兒,很雀躍,逐漸長大之後開始融入這個活動,就覺得對我的生活很有感觸,而且它的“低調務實自願快樂”的原則是特別接地氣的,也能反映出很多人的心聲,看着很多孩子的改變。或者很多我們幫助過的人的改變,自己覺得特別高興。

  主持人:虎子是特別有心的孩子,曾經把這樣一番經歷寫在她期中考試的一個作文裏面,今天她也把作文拿來,跟我們兩位老師分享一下。

  虎子:這個是2011年寫的。2011年是北方助學走過的第八個年頭,我也從最小的參與者成長爲一名志願者,親眼見證、親身經歷了八年來來自四面八方的網友爲了能讓大山深處的孩子們有一碗免費的米飯,有一間能夠遮風擋雨的教室,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而走到一起,幸福沒那麼容易纔會特別讓人着迷。這句話詮釋了八年來參與助學人們堅持下來的原因,正因爲沒那麼容易,我們纔會年復一年地追尋,幸福其實就貫穿在助人和揚善的回憶和過程中,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我們會堅定地走下去,爲了他們也爲了我們自己。

  主持人:寫的真好,我們給他點掌聲吧。

  兩位老師可能不知道,虎子這篇作文滿分40分拿到36分的高分,而且發到網上的時候,很多的網友是非常感動的,大多數都是成年人,感嘆這樣的一個孩子對這個事情有這麼多的觸動,其實在網絡當中,像虎子這樣的助學二代是很多的,我們現在統計了一下有將近一萬人,而且還不包括他們身邊的同學和朋友,所以在不斷地影響其他人,那麼這些孩子他們有一些什麼樣的想法呢?我們的記者之前也採訪了一下,咱們一起來聽一下。

  天津一中高二學生薛子超(助學二代網友“牛牛”):我覺得他們的生活條件比我們想象要艱苦得多,但是他們學習的精神也不輸於我們,甚至可以說在我們之上,既然他們有這麼好的精神!爲什麼我們不能支持他們。

  南開中學九年級學生董安琪(助學二代網友“小董”):小時候我也親身參與過這個活動,並且也有一次機會能到一些貧困的地方去看那裏的學校怎麼樣,但是要想幫助別人,首先還是自己要有能力,因此我覺得我要更加認真,好好學習,將來纔有能力去幫助這些孩子,爲貧困山區的孩子做一點貢獻。

  南開中學高一學生劉子宇(助學二代網友虎子的同學):參加這個活動我覺得心裏感到非常的滿足,爲什麼呢?因爲我覺得能夠有一個機會爲在雲南的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給他們一些學習上的幫助,包括經濟和生活上的幫助,我覺得很有意義。我也會通過自己的努力,把這個公益活動的火把繼續傳遞下去。

  主持人:這幾個孩子中最後一個是虎子的同學,也是在虎子的影響下參與這個活動。其實我剛剛聽了一下這三個孩子的話,他們思路非常清晰,第一個孩子會說我要去幫助別人,他參加了這個活動有了幫助別人的意願;第二個孩子覺得幫助別人自己得強大,我怎麼強大呢?現階段得好好學習;第三個孩子也就是虎子同學,覺得要像虎子一樣把正能量傳遞下去。剛剛兩位老師聽了虎子和小夥伴的談話,不知道二位老師什麼想法?咱們先從劉老師開始吧。

  劉瑞生:剛纔幾個小夥伴的談話我覺得非常好,當前我們可能更多的是一直在關注網絡的虛擬性,但是這個虛擬社會和現實之間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我覺得這個很值得我們關注,實際上,我個人認爲,網絡有一定的虛擬性,但是絕不是一個虛擬社會,會對我們的現實社會有很大的影響,也是我們現實社會中的一部分,特別表現在對於青少年的價值觀的形成,對於社會化的一個渠道,是有一個很強的現實性的力量的改變,但是很可喜的是網絡絕不是洪水猛獸,只要我們能用好,就能充分發揮正能量。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人類社會有很多很永恆的東西,比如說“愛”,只有對別人愛,對社會愛,自己的價值才能夠體現,當然這種愛不是抽象的,是一種具體,特別是對別人的愛和自己在愛中成長的一個經歷。我們可能需要一個平臺,過去可能沒有這樣一個平臺,但是在網絡社會中,網絡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非常好的平臺,所以我說,正是因爲有了互聯網,我們這個社會會更美好,我們的孩子會成長得更快樂、更健康。

  主持人:孫老師談談您的想法。

  孫宏豔:其實剛剛也是看到這幾位小同學,你看他們談到的比如說怎麼樣幫助別人,怎麼樣自己成長,還有最後那個同學談到了快樂,他的內心會有很大的滿足,還有剛剛虎子讀的作文都能看到,其實他們都是在向着我們很期待的方向成長,所以其實有了這個網絡以後,很多成年人會很擔心,網絡可能會有很多負面的東西,但是我們也確實看到了,網絡帶來的一些正面的東西,像年輕一代的成長,經常我們成年人也還會擔心他們將來長大會怎麼樣,他們會不會自私、會不會不獨立、會不會只顧自己不顧他人、不會和別人合作、不會幫助別人等等。但是通過這樣一些活動,我們可以看到其實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所以就是說這種公益的活動,從網上到網下這樣的一個活動,其實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人格平衡,,其實是很有益的。

  主持人:其實說這麼多如果再不提虎子媽媽有點說不過去了。“花旗”是最瞭解虎子媽媽的。在你們助學過程當中她媽媽是個什麼樣的人,她平時對虎子在助學方面的教育是體現在哪些地方,給我們介紹一下。

  花旗:在現實生活中,和虎子媽媽其實接觸並不多,大部分溝通也是利用網絡,因爲各自忙,虎子媽媽是我朋友的朋友,一開始是因爲戶外運動,然後接觸,有過初期的接觸,後來她媽媽逐漸介入到我們的助學活動中,每年我們兩次活動,秋天義拍,春天去大山裏看孩子們。每次在義拍的過程中,虎子的媽媽就變成了財務人員之一;再後來逐漸逐漸帶着虎子參與義拍活動,我們搞的不是像拍賣會那種非常正式的儀式,其實有點像相聲晚會,大家在一個環境下其樂融融,非常調侃的味道,最後把這件事情做下來了。虎子和她的其他一些夥伴已經是我很重要的小助手,基本上後來三年在臺上臺下做很多瑣碎細節工作的都是他們,已經不是我原來的老朋友,因爲他們老了,該下臺了,把環境和平臺轉給他們。讓他們去嘗試。

  主持人:孫老師您覺得像虎子媽媽這樣的助學一代對助學二代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孫宏豔:其實我們說“一代”“二代”,以前聽過富二代,官二代,現在說助學二代,其實我們說二代主要是相對一代來說的,經常二代身上會帶有一代的一些特徵,所以我們纔會說到,比如富二代有一代富豪的一些因素在裏面,助學一代其實對二代就是有一個很好的影響作用,就像我們剛剛說到的,青少年社會化過程中,成年人的力量開始變得薄弱了,可能網友的力量更強大,通過這樣的一些活動,恰恰可以拉近兩代人之間的關係,我覺得有幾個好處,第一個就是能夠促進兩代人的溝通,更多地交流,第二就是能夠讓成年人將教育理念、方法、目標等等通過帶孩子的過程傳達給他們,不是說在課堂上講,或者要坐下來正兒八經講,只是潛移默化地大家在一起活動,在快樂中就可以傳遞,第三我覺得還可以形成一個很好的溝通的關係,我們經常說好的關係勝過好的教育,跟孩子有很好的關係,你的教育就能夠更好地傳達,另外我感覺這種一代二代傳下來會慢慢形成一種家風,從心理學上來說就是一個心理氛圍,家庭文化,我覺得這個文化對任何一個家庭都很重要,我們經常說人家家裏一看人就不一樣,知識分子家庭;或者說這個是工人家庭,就帶有自己的風格。我原來看過一個材料,美國的一些學者他們做的研究,他們持續了很多年跟蹤了兩個家族八代人,就發現家風好的這一家會有一百多個教授,十幾個當了大學校長,還有當過總統的,還有二十多個當了議員,家風不好的八代人,三百多人當過乞丐,四百多個人曾經酗酒,還有七個殺人犯,這種風氣其實對孩子的影響,對下一代的影響都是很大的。那麼通過助學一代帶着二代,一個是傳遞的正能量,另外就是使我們這個教育更容易更有效。

  主持人:劉老師您看在中國互聯網的發展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優點,也有很多詬病,我們欣喜地看到,虎子他們在正確的引導下,得以健康成長,您是研究綠色網絡的,您覺得在建設綠色網絡上有什麼樣的建議?

  劉瑞生:是這樣,綠色網絡首先要關注的問題什麼樣算綠色,誰來建設綠色的網絡,這個綠色網絡是誰,這幾點我覺得關係非常非常密切的。首先第一我們要判斷所謂綠色網絡是基於這樣一個網絡的特殊性的媒體,我們對於網絡媒體傳播功能的認識要辯證。目前,我們看網絡的負面作用,比如網絡遊戲,網絡遊戲已經成爲一個世界上龐大的產業,但是我們媒體報道中全是負面的東西,實際上網絡遊戲還是有積極正面的作用,所以對於整個綠色網絡的正確認識,就是網絡既有正能量也有負面的東西,對於這兩方面都不能誇大。那麼怎麼樣才能構築這樣一個綠色的網絡,我想首先我們網絡建設的主體要發揮作用,誰是網絡建設的主體,個人認爲,政府很重要,在各個國家,現在都在發力建設新媒體,建設互聯網,那麼政府要起到一個非常非常好的作用,我們看到中國互聯網的發展處於一個很快的這樣一個階段,確實出現了一些問題,但是我們看到,整個主流的建設方向還是很好的。

  第二點特別重要的是,企業運營商他們在互聯網建設中非常重要,互聯網和其他媒體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別,就是對於所有不同的人羣顯示的內容是一樣的。所以他沒有分級的說法,那麼這樣對於青少年來說,青少年作爲國家的未來,作爲社會將來成長的一個重要的羣體,我們要給他們打造一個什麼樣的內容,剛纔孫老師講得很好,什麼樣的內容是適合青少年的?能夠對他們起到促進的作用?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我們每一個網民,每個人其實都是綠色網絡的主體,我們講的每一句話,發揮的每一點作用,其實都能夠促進綠色網絡文化。特別是剛纔主持人也強調到的,有一些意見領袖、一些名人,他們應該起到重要作用。

  主持人:說到北方助學,我覺得花旗和他的網友找到了一個好的平臺,同時他們爲傳遞綠色網絡做了很重要很積極的事情,花旗爲我們介紹一下,十年當中你們都做了什麼,而且剛剛我通過你的對話,好象瞭解到你們一年就做兩件事,春天一次,秋天一次,給我們詳細地解釋一下。

  花旗:也是逐漸形成的所謂的模式,我們每年秋天做一次義拍活動,會有朋友提供免費的場所,來的都是網友和網友的朋友,大家把物品捐出來,再在現場用拍賣的形式、比較搞怪、搞笑的拍賣形式拍賣出去,把資金募集起來,但是在這之前我們會設立一個、兩個、甚至三個目標,就是我們今年爲什麼要募集善款,募集善款要幹什麼用。每年的春天會帶着網友實地走到大山深處,雲南四川交界的小涼山,主要針對的是彝族的普米族、摩梭族以及有限的一點納西族人,那是一個多民族聚集區,實地看看,讓大家瞭解爲什麼參與到活動中,每年就這麼兩件事。我們不把它做成365天,因爲我們有各自的生活,有工作,每個人都很累很累的,只在一年365天當中用一少部分時間介入到這件事情中,既不影響個人生活,同時也是堅持十年的一個主要原因。如果每天都在做的話,就變成專職,專職變成你的職業,可能就堅持不下來。

  主持人:其實劉老師我參加過他們的活動,首先我是在網上看到過他們發的這些帖子,因爲每一年他們都會到當地拍很多照片,那些孩子的生活狀況和我們是有一個比較大的反差,當看到這些照片你內心的第一反映是有一些辛酸,同時我也參加過他們的秋季義拍活動,非常有意思,像一個相聲晚會一樣,大家通過這樣一種收集歡樂的方式爲雲南的孩子募集善款,因爲我本身是做互聯網工作的,我每天離不了網,我自己知道網絡當中我們彼此之間很陌生,有很多的芥蒂,但是每個人又有愛心,這樣的愛心他會產生很多很多的共鳴,會形成一個強大的共振,這樣我們很容易形成一個和諧的互聯網環境,但是這是我個人的想法,我不知道劉老師是否贊同。

  劉瑞生:我還是比較贊同的。首先互聯網絕對不是非人類發明的東西,還是人類發明的,功能是要服務於人類社會的技能,集中體現的是人類的智慧,我們只要能夠發明互聯網、建設互聯網,我們就能夠用好互聯網,所以我們能夠看到現在很多網絡應用,包括網絡支付等等,是之前很擔心的內容,怎麼建立買家和賣家之間的信任,包括支付的安全。但是實際上我們看到很多這樣類似支付寶的產品,已經很好地解決這樣一個問題,之所以能夠解決,第一基於網絡平臺,第二基於人的智慧,所以在西方有一個傳播學者講,網絡是一箇中性的東西,是爲善還是爲惡關鍵看怎麼“爲”,誰來“爲”。所以我覺得看你做什麼樣的事,我們做的是網絡公益,本身是一個充滿愛心的一個事業,相信在做這樣的事情,絕大多數人甚至100%的人是用一種愛心、一種真誠來做這個事情,所以大家有一個好的思想的來源,出於這樣一個出發點來做這件事,我想我們之間本身就是真誠的存在,同時網絡實際上對於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到這樣一個事件,而且在實踐中每個人都不是一個被動參與,而是主動參與,我們可以設計很多制度來督促網友,同時對於及個別人也是一種監督的作用,我們完全可以從制度上設計一個很好的制度來保證這樣一個網絡公益平臺公平地、良性地運行。

  主持人:其實北方助學是基於互聯網產生的公益活動,您這麼多年研究,通過您的研究發現,這樣的公益活動有什麼樣的特點?

  劉瑞生:網絡公益就是網絡公益活動,網絡公益顧名思義是基於網絡新出現的一種公益活動現象。這幾年我們聽到很多熱詞,比如微公益,什麼叫微公益?基於微博,實際上我想微博只是一種傳播媒體,實際上標誌着我們網絡的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就是社會化的程度非常之高,剛纔您也講到網絡改變人和人之間的社會關係、交往方式,包括孩子成長受教育的途徑,這就表明,網絡實際上在社會建設中本身是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所以我們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網絡公益有什麼特點,我覺得首先第一點,成本極大地降低,過去我們想在雲南聚集這麼多網友做公益活動,溝通就是非常困難的,現在有了網絡,網絡是非常好的組織平臺。

  第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爲網絡本身是一個沒有邊界、可以讓我們關注到在我們中國社會存在的任何一種現象,所以我們可以把公益做到沒有邊界,把公益送給那些真正需要公益的人。我們可以看到,近幾年來,這種活動其實是越來越多而不是越來越少,大家更多地去關注中國的成長,怎麼樣關注?我們看似是去做小善事,實際上凸顯了大的正能量。

  第三點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每個人都可以利用這樣一個平臺,表達我們的愛心,獻我們的愛心。也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方式,讓我們愛心在社會中更廣泛的存在。

  第四點,微公益的發展,我想會促進我們中國這樣一個社會的良性的發展。

  主持人:您剛剛說到了由小見大,實際上我很有感觸,比如我們瞭解到花旗他們做的北方助學最初只是一些網友募集一些善款,最早是想改變他們的生存狀態,比如給孩子們買雙鞋,換個校服,解決吃飯問題等等,實際上很多網友沒有想到在他們做的過程當中,在十年裏一次一次進山、一次一次發照片的時候,很多媒體包括很多朋友通過互聯網瞭解了當地的情況,現在當地發生了一些很大的改變,比如學校的教學質量改變了,村村都有了電,這個是他們當初沒有想到的,所以這樣一個助學活動是不是對於社會化的保障也有一個推動的作用呢?您覺得呢劉老師?

  劉瑞生:我覺得肯定是有,因爲現在把中國叫做轉型的關鍵期,實際上我們轉型有快速的經濟發展,我們知道經濟發展可能很快,但是有一點就是社會制度的建設實際上是滯後的。特別是在社會保障這塊,因爲中國經濟取得很大發展,加上社會職業人羣的分化,實際上也是非常顯著的,對於我們的制度化建設,當時我們也在不斷探索新的社會保障方式,但是制度化的建設還在探索中,網絡在這方面確實起到了比制度優先的功能和作用,就是提供這種方式是基於低成本,就是任何人之間很簡化便捷的方式幫助他們,實際上已經起到作用,在制度還沒有關照到去保障這樣一個弱勢羣體,特別是一些像邊遠山區,我們怎樣幫助他,實際上在這上起到非常好的一個有助的正向的作用。那麼同時也在提醒我們的政府,我們政府現在要接地氣,畢竟制度性力量是有保障的,我們怎麼樣利用互聯網去關注全中國存在的一些需要我們政府積極作爲的地方,這樣一些羣體,這樣我想既有利於我們政府的在保障中的制度性建設,同時也更有利於提升我們政府工作的效率,提升他爲人民、爲社會服務的這樣一種能力。

  主持人:花旗,今年一年一度的進山捐助活動又開始了,今年你們的計劃是什麼?

  花旗:今年是給加澤完小建一個電教化圖書室,同時要給瓦都村小的幾十個孩子買一些生活用品,給加澤完小的三百多個孩子買一些衛生用品。因爲這麼多年往山裏走,看到小學生幾乎沒有刷牙的習慣,這次我們會將牙膏、牙刷、毛巾等衛生用品配置過去,讓孩子們逐漸養成一種衛生習慣。

  主持人:這一次北方助學去了十一位網友,與此同時我們北方網也派出一路記者跟蹤報道,今天上午我們的記者楊奕已經來到瓦都村的村小,接下來讓我們來連線楊奕。

  主持人:楊奕你好,給我們介紹一下當地的情況好嗎?

  楊奕:好的,主持人。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雲南省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永寧鄉瓦都村村小的校園裏,大家可以看到在我身後是兩間活動板房,這是孩子們臨時的教室,原來的磚瓦房由於去年的地震已經無法繼續上課了,在瓦都村小共有30多名學生,一共分爲兩個班級,但全校卻只有一名教師,簡陋的教學環境並沒有磨滅掉孩子們求知的渴望,他們在這裏完成村小的教育,也就是我們熟知的一二年級的教育,然後轉到鄉里的溫泉小學繼續學習,爲了改善當地的落後面貌,北方助學堅持十年對當地的學校進行資助,每年義拍義捐所得全部用於學校建設,今天也正是北方助學一年一度進山捐贈的日子,我們也隨北方助學團隊一起來到瓦都村村小,現在志願者正在對孩子們進行物資的發放。我們也來採訪一下助學志願者網友“梧桐”,梧桐打擾你一下,你好。作爲北方助學的一名志願者,當初是如何加入到這個公益組織當中的?

  網友“梧桐”:大概是2003年的時候,我們朋友在論壇發一些學校的照片,一些環境,當時我和我朋友花旗商量說,我們是不是應該做一點事情。2006年的時候,正好有一次機會,一個假期,到了這邊,我纔會發現,真的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無論是環境,所有這一切讓我們覺得,我們一定要堅持把這個事情做下去,我就把所有的照片,所有的相關我自己的感悟,這種感受的東西,發到網上,很多網友都在關注,都在看這個,包括這一次我們過來,也還有很多的網友在通過網絡,在跟我們講,希望做這件事情,願意做這件事情,希望以後參與到我們這種助學的活動中。

  楊奕:好的謝謝,梧桐,你繼續忙。這麼多年來,正是因爲這些好心網友無數次地集結,無數次地奉獻愛心,纔有了北方助學今天取得的成績,十年間,北方助學努力爲當地進行資助,讓一撥又一撥的孩子們走出大山,受到更高的教育,並且他們能回饋家鄉,今天我們特意找到十年前曾經受到資助的一個學生,何麗英你好。

  何麗英:你好。

  楊奕:簡單的自我介紹一下吧。

  何麗英:我是四年前助學的一個受益者之一,我叫何麗英,我四年前畢業於普洱學院,我現在在我們永寧鄉的中心校任教。

  楊奕:什麼樣的想法讓你能夠學成回來回到家鄉當一名教師呢?

  何麗英:因爲有我自己的實際情況,當年我就是因爲家庭貧困,上不了學,然後受到了助學的幫扶以後,纔有了我的今天,所以我想回到我自己的家鄉,盡一份綿薄之力傳遞一份愛心,所以我選擇了考一名教師,來到學校裏面,我彷彿找到了我當年的影子,所以我也想把這份愛心和我自己的這份感受傳遞給學生,讓他們以後也要學會傳遞愛心、感恩社會、回饋社會。

  楊奕:謝謝你。和何麗英一樣,受到過助學的資助,並且學成回鄉建設的人還有很多,他們都是在助學精神的感召下,希望將助學精神繼續傳遞下去,通過自己的力量,改變家鄉的面貌。一邊是助學志願者常年堅持不懈的努力,一邊是當地人思想觀念的轉變,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並且回饋家鄉纔有了今天我們看到的當地教育面貌的改變,得知我們要來,原永寧鄉溫泉完小校長,現任永寧鄉中心校校長楊校長也特別趕來了。

  楊曉鬆楊校長您好,楊校長是北方助學的老朋友了,您與北方助學這麼多年相識,能不能簡單給我們介紹一下十年間北方助學提供過哪些資助?

  楊曉鬆:要說北方助學,我們是在十多年前就開始有合作,然後是要說他們做的項目,就是他在我們溫泉村這裏,就做了十多年,然後他們到山上沒有通公路的地方,他們幫我們的劉家村、沈家村、安家村重建校舍,當時那些校舍都是屋頂漏雨、如果下雨第二天我們起牀會發現鞋會漂在水裏的那種,後來他們捐建、翻修,讓這些學校現在都安上了玻璃窗,還配了課桌,其實他們對學校的幫助不是一件一件能數的,他們做得非常細微,他們做得非常到位,學校需要什麼,他們會做什麼,包括老師、學校的校舍,還有學生需要鉛筆、作業本他們都會及時送過來。

  楊奕:作爲一名校長和孩子們接觸最多,能不能說一說通過助學資助孩子有什麼變化?

  楊曉鬆:孩子的變化首先是從生活上,怎麼說,以前他們缺衣服缺鞋子,從外觀看是這樣,從內質上看,在他們的幫助下,他們能夠在學校裏上學、能識字,改變了和父母不一樣的生活。這麼多年以來讓我感受最深得是有一些以前受過幫助的孩子,他們現在是在高中、大學裏,他們會在假期裏組織同學到更深更大的山裏,去幫助村莊裏沒有學校的孩子,教他們拼音,算術題,這是最大的改變,孩子從無知變有得知,再回饋社會,貢獻社會,這是他們最大的改變,現在我們來看看這些孩子。今天我們拿到東西大家高興嗎?

  受訪的孩子們:高興。

  楊曉鬆:這是北方助學送過來的。我們要跟北方助學說什麼?

  受訪的孩子們:謝謝。

  楊曉鬆:我們大聲說一次。

  受訪的孩子們:謝謝北方助學。

  楊奕:好的主持人,現場的報道就是這些。

  主持人:非常感謝楊奕從前方發回的報道,虎子我剛剛注意了一下,在看這個視頻的時候你特別特別用心,說說你的感受好嗎?

  虎子:剛開始採訪網友的時候他說的照片我也接觸過,看現在的跟蹤報道我發現那裏的變化真的是很大,還有小朋友們,他們的笑容,還有他們的聲音,那麼認真學習的態度,讓我特別的感動,讓我覺得這幾年的堅持,沒有白費,我得到了很好的反饋,也非常高興。

  主持人:孫老師您看虎子說得特別好,在虎子這樣一個認識之下,她已經堅持很多年做義工這個事,我們也很高興的看到她有一個非常好的價值觀,當然我們也說社會是多元化的,給孩子的東西也是多元化的。我記得之前看到一個報道,好像是湖北的一個小學的校長,在孩子們留言冊上看到了“加油,爲了人民幣!”、“一切爲了錢”、“我夢想要掙很多錢”等等。好像孩子的價值觀一下子就不一樣了,您覺得對於互聯網來說,應該給孩子傳遞怎樣的東西,讓他們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目標呢?

  孫宏豔:我覺得剛剛一個是劉老師講了我們怎麼樣打造一個綠色的網絡,講的很全面,比如說政府怎麼辦、學校怎麼辦、社會應該怎麼辦等等,各個方面都談到了。我想我們現在說到網絡,我認爲,第一、網絡確實作爲一個媒體來說有責任爲青少年傳遞一些正能量的東西,比如說我們剛剛說到的北方助學,通過網絡傳遞了很多正能量的東西,我們看到孩子的笑臉,生活的改變,而且我覺得校長還有一點可能沒說,除了改變了認字,和爸爸媽媽不一樣的生活,可能內心的自信也會有改變,更多的是擺脫貧窮和現代生活更加貼近,助學的孩子,像助學的二代,他們的成長也成長得非常好,所以我想一個是傳遞正能量的東西;

  另外一個方面、還需要補充的是我們期待網絡給我們傳遞正能量的同時,比如說影響價值觀,還需要增強我們自己的抵抗力,我想這是我特別想補充的一點,因爲家長都很擔心,說網絡有很多負面的東西,我們成年人都擔心,但是我們關鍵讓他們強健體魄,自己有很好的媒介素養,所以我們給青少年是批判性的素養。就像我們說的,比如大家都說食品不安全,有的家長就會給孩子想辦法從國外進一些洋奶粉回來喝,但是這個只是一段時間能做到,不可能一生在真空裏生活,對網絡也是這樣,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很正常存在的一個事情的兩個方面,就是對於青少年來他們怎麼能有這種批判性的素養,能夠對這個事情能夠有批判意識,既能看到積極的方面,又能看到背後有一些存在的問題,提高自己的免疫力,我覺得這個是我們特別需要強調的,也是我們一直在跟一些教育部門提倡,把我們的信息技術課改成媒介素養課,不是光教孩子怎麼用電腦,現在的孩子不需要教已經會用電腦,但是你要教他怎麼樣處理這些信息,怎麼樣面對信息,甄別信息,這個是孩子們現在需要掌握的一些東西。

  第三、就是像這些網絡上的負面東西,對孩子確實影響很大,我們今年做的新媒介與少年兒童社會化調查發現,很多孩子他們認爲,80%的孩子認爲社會是不公平的,有40%的孩子他們都會認爲這個社會上好心沒好報,還有差不多30%的孩子他們很羨慕富二代、官二代等等。這就是網絡傳遞的東西。所以我覺得網絡作爲媒體,或者媒體的從業人員他們也有自己的責任,因爲現在很多的網絡,一些網站從事網站工作的人都是很年輕的一些人,比如說我到一些網站去看,都是20幾歲,他們大學剛畢業,在做這個工作,可以說他們自己的價值觀纔剛剛形成,甚至不夠穩定,他們對社會,作爲媒體工作人員對社會也有一個責任,這個責任是怎麼樣用正能量去影響下一代,去影響更多的人,如果自己的價值觀都不確定的話,自己甚至有很多消極的東西,肯定他在選擇一個新聞的時候,他在對新聞放的位置等等都會有影響,所以我們做科研經常說這個數據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麼解讀這個數據,可能出來一個數,但是這個數字的背後有很多需要解釋的原因,作爲媒體的從業人員也應該承擔起責任來。

  主持人:我覺得孫老師說得特別好,因爲我自己也是一個媒體從業人員,而且我有時有一些發微博、發微信,包括在網上更新帖子這方面的任務,其實這方面我也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剛加入互聯網的時候只有20多歲,現在奔30歲去了,隨着人生閱歷的增加,在這個過程中我也要不斷地積累自己,其實這點我也想問劉老師。您看今年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魯煒提出了實現網絡空間清朗起來的六個目標,其中就特別重點地提出了要打造文明的網絡空間目標,要求在網上倡導文明風尚、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彰顯真善美,鞭撻假醜惡,將網絡空間建設成爲崇德向善、文明有理、溫暖人心的精神家園。

  其實北方助學就是這樣一個向上而且溫暖人心的這樣一個氛圍,作爲網絡媒體,我覺得劉老師是不是也再給我們提一些要求和建議好不好?

  劉瑞生:剛纔我覺得孫老師講得非常好,就是現在要提高媒介素養、教育,這是很系統的工程,但是在這裏面有幾個問題,特別是網絡媒體自身的責任非常重要。

  第一,網絡媒體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責任意識,我們有一句時髦的話現在都叫做社會化媒體,我強調社會化媒體承擔的是社會責任,我們知道中國的網絡媒體是非常有中國特色的發展路徑,特別是很多除了像北方網主流新聞網站,還有很多商業化的網站,他們也是重要的網絡媒體,其實在西方網絡媒體發展過程中也有這樣的現象。作爲媒體首先還是要盈利,怎麼樣才能盈利,特別我在發佈新聞的時候,爲什麼現在中國的互聯網上面炒作負面信息、不實的信息,特別在商業的網站,這就是盈利的需要,決定要炒什麼來刺激人的眼球。

  但是我覺得這點特別不可取,一個媒體最重要是發佈信息,發佈什麼樣的信息會打造什麼樣的品牌,一個企業、一個互聯網媒體實際上需要一個長久的品牌、持久的品牌,而且是擔當社會責任的品牌,我希望我們的網絡媒體首先要意識到肩頭上重要的社會責任,只有把社會責任擔當好,其實跟盈利不矛盾,我們打造好的新聞,更利於品牌的塑造。

  第二,特別重要的就是,我們網絡媒體要擔當什麼樣的功能,過去我們強調主流媒體喉舌的功能,但是在網絡媒體時代,網絡媒體的功能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不再是單一的喉舌功能,更重要是擔當耳目的作用,我們網絡媒體採訪的成本很低,我們可以發現存在的很多事情,所以我們要用我們的耳目功能去發現社會中像北方助學這樣的正能量,傳播這樣的事件,形成這樣一個良性的示範效應。另外我們可以廣泛發現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還有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負面的信息,一些重要的事件發生的時候要去核實。上週我們剛剛出現一個老外撞人的事件,很多媒體的歪曲報道,這樣的信息已經遍佈互聯網,這點特別重要。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孫老師講的媒介素養,怎麼樣打造媒介素養,因爲現在的中國的互聯網環境,剛主持人講了她還不到30歲,20歲已經進入這樣的領域。新媒體的從業人員和傳統媒體有很大的區別,就是20多歲的人已經成爲這樣的主流人羣從業者,這個羣體有優點,有活力、有朝氣、善於網絡,但是也有缺點,他們在心理上還不夠成熟,剛剛走出校門,也面臨生活的壓力。所以我們在報道各種事件的時候,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媒介素養。像西方的媒體評論的深度報道都是40歲以後的記者才能做深度報道。中國人有自己的優點,我們相信我們也能做,但是在做這些方面的時候,怎麼把價值觀、新聞的專業性融合到一起。

  還有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網絡媒體一定要在傳播功能上不斷地針對這樣的青少年打造真正具有綠色功能的產品,當然我們現在這兩年針對於青少年的綠色產品在不斷地開發,而且也有了不錯的影響,處於這樣的特殊發展階段,我們已經走過了超常規發展階段,下一步是什麼階段,網絡媒體是一個提高有序化、提高責任的發展階段。

  主持人:作爲一個網絡媒體的從業人員聽了二位的講話,特別過癮,也非常感謝二位給我們網絡媒體,還有包括像我這樣的從業人員提出了很多的要求,我覺得我們回來之後也要好好吸收一下。

  剛剛從花旗的談話中聽到一個細節,你說北方助學做了10年,你們想給自己做一個小小的總結,這就是最後一次到雲南去,但是你們也找到了新的目標,具體介紹一下你的目標是什麼?

  花旗:這10年過來以後看到當地的變化,還會有很多需求,不等於說我們結束在小涼山的助學活動,而是說我們可能把主要的精力挪到新發現的地區,小涼山這邊如果再有需求,我們會根據實際的能力再給予幫助,因爲它已經完全發生變化了,我和網友都是普通人,我們的能力很有限,儘量讓自己有限的資源做雪中送炭的事情,錦上添花的事情我們能力達不到了。所以我們從明年開始把重點挪到貴州的黔東南的苗侗地區,然後這個主要的精力會放到那邊。雲南小涼山這邊會和當地的老師、比較熟的朋友,和他們合作在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上下一定的功夫,這次我是最後一次帶着網友到小涼山地區,以後再去可能就到黔東南地區。

  主持人:10年前花旗和他的朋友做這個事的時候只有30出頭,現在已經40出頭了,堅持了10年非常不容易,也看得出來他們把傳遞正能量這件事情當成了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但是這樣的責任,應該是你、是我、是他的責任。我想劉老師對所有的網友提一些建議好嗎?

  劉瑞生:好的,我想因爲花旗他們在堅持做的這樣一個事件,雖然是一個個案,但是實際上很有典型意義的,我個人總結的第一點就是他用這樣的典型案例,其實在書寫一個大型的中國網民,我們對於中國的網民實際上主流是非常積極、健康的,當然不排除有一小部分,但是中國網民,中國人口這麼多,我們怎麼可能要求100%都這樣,但是99%的人都是有正能量的,這點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

  所以我對於網民的建議就是,針對這樣的案例,有三點值得我們思考:

  第一,這個網絡空間是誰的,是屬於我們每個人的,每個人實際上都有責任去維護這樣的網絡空間,實際上都可以用網絡公益類似的正能量行動來維護網絡空間。

  第二,中國的網絡空間一定是正能量的,必須是正能量的,所以我們所有的網民,我們大家都有必要去發揮正能量。

  第三,特別重要的一點,花旗他們的行動是針對中國的下一代,決定了中國的未來,所以我們做這樣的事件,不僅僅推動中國網絡世界的未來,實際上影響中國未來的成長空間、成長形象,關注中國真正未來的發展。

  所以我們每個人不要認爲具體的事情,花旗講得非常實在,不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我們每個網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會成就一個更美好的中國未來。

  主持人:孫老師請你對虎子的助學二代提一些囑託好不好?

  孫宏豔:我想起了原來總理說的兩句話: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因爲對於我們每一個成年人來說,我們都很期待下一代成長很好,對於下一代來說,都有自己的夢想,無論你的夢想是上牛津、上哈佛,還是將來成爲一個教師或者一個科學家,無論你的夢想是什麼,對一個人來說,一個大寫的人來說,必要的素質都是很需要的,比如說合作、善良、有愛心、能夠幫助他人、能夠要求自己奉獻等等,這些是在任何的地方都需要的,所以我想無論你的夢想是什麼,最終還是要腳踏實地地去做。在助學的過程中,可能剛剛花旗也在講,力所能及,都是普通人,我覺得慈善最重要的是給大家力所能及的愛,越是力所能及的才越可持續,纔可以做得長,之所以做10年,以後做更長,跟力所能及有很大關係,如果真的力所不能及這個事肯定做不長。

  我覺得對於下一代來說,也要慢慢地做這些事,在做的過程中不僅是幫助別人,更多是成就自己,會讓自己成長得更好,自己的收穫可能要比做公益活動收穫要更大,甚至是幾何倍數的增長。

  主持人:虎子,北方助學的精神源於網絡、發散於網絡,現在火炬交到你們的手上,更應該星火相傳,剛剛兩位老師給你提了好多的建議,接下來你對你的小夥伴、全國的小網友們說一說你的心裏話好不好?

  虎子:首先我想說以後一定會和牛牛、包括劉子宇和小董等一起把愛心的火把傳遞下去,對於全國的青少年朋友們想說的話也挺多的,我就擬了一份倡議書:

  全國的青少年朋友們:

  當前,互聯網已經成爲我們學習和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網絡可以幫我們增長見識、豐富知識,還可以讓我們在虛擬世界中相識,在現實生活中相助。網絡中傳播的正能量可以讓我們更正確的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快樂生活、健康成長,早日成爲實現中國夢的中堅力量。在此,我發出以下倡議:

  1、自覺抵制網絡不良信息。互聯網信息浩如煙海、良莠不齊,我們應該增強甄別能力,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不相互攀比、不盲目追星,拒絕瀏覽不健康的網頁信息,遵守網絡道德規範,增強網絡道德意識,努力創造溫暖、健康、綠色的網絡環境;

  2、積極參加網絡公益活動。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需要幫助的人。在虛擬世界,我們要傳遞溫暖的聲音;在現實生活,我們要發揮自己的力量,讓網絡充滿愛的正能量。我們不僅要自己學好人、做好事,更要鼓勵身邊的同學和朋友,讓我們一起爭做新時代的網絡公益小志願者;

  作爲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們肩上揹負着更重要的責任。讓我們攜起手來,通過踐行網絡公益活動,傳播正能量,爭做中國新e代。

  主持人:虎子的倡議非常好,我們也衷心地希望有更多像虎子一樣的年輕朋友,通過各種方式爲發展健康向上的中國互聯網,做出自己的努力,10年的征程並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相信在未來的助學道路上,助學的精神將會通過互聯網傳播到更遠的地方,將會有更多的網友受到助學精神的感召,加入到助學的隊伍中來,將愛心播撒到更多的地方,讓我們一起爲北方助學加油,努力共建和諧的美麗中國,非常感謝四位嘉賓做客我們的節目,本期節目到這裏就結束了,非常感謝各位網友的收看,再見。

北方助學十年發展歷程介紹
北方助學四項基本原則:低調、務實、自願、快樂
北方助學四項特色活動:秋季義拍、進山家訪、春季募捐、招募義工

  北方助學成立十年來,網友們始終堅持四項主題活動,其中,秋季義拍、進山家訪兩個活動更是成爲北方助學與其他助學與衆不同的特色活動,在網友們的堅持下,秋季義拍更像是一場相聲晚會,在快樂中奉獻愛心;進山家訪則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網友們徒步上山,用實際行動幫助大山裏的孩子,爲他們播撒下希望的種子……

2013年北方助學秋季義拍會
關鍵詞:義拍、八次、一萬、二十萬、相聲晚會、快樂……
  十年助學,八次義拍,參與網友超過一萬人。截至目前,秋季義拍現場拍賣義捐所得人民幣超過二十萬元。
  每一次的拍賣會更像是一場相聲晚會,網友們在快樂中奉獻愛心,在奉獻中又收穫快樂,而這種快樂,也正是北方助學能夠堅持十年的最主要原因。

雲南永寧海拔三千米上的村小
關鍵詞:山溝溝、海拔三四千米、翻山越嶺、徒步走五六個小時……
  北方助學每年組織志願者網友前往雲南永寧大山深處,看看被“助學”的那些孩子們的真實狀況,只有走近他們,才能更真實地體會助學的意義,也才能更清楚地明白助學真正的精神。

北方助學爲孩子們製作了統一的校服

北方助學義工旅行與孩子們合影
關鍵詞:一線義工、支教、走進大山、網上招募、三名義工……
  北方助學通過論壇、QQ羣、微博等網絡手段招募一線義工,十年來共有三名助學網友奔赴雲南永寧當地,擔任一線義工,他們的親力親爲爲北方助學凝聚了更多的網友。
關鍵詞:募捐、衣物、糧食、校服、鐘錶、現金、公開、透明……
  北方助學成立十年來,始終堅持爲雲南永寧大山深處的孩子們募捐,從早期的舊衣物到書本、文具,再到後來的糧食、金錢,所捐贈物資不計其數。更爲可貴的是每一筆捐贈都是公開透明的,每一筆收入與支出都發布在網上,接受所有網友的監督。
 

2013年9月8日,北方助學秋季義拍在謙祥益茶館隆重舉行。[詳細]
歷年秋季義拍回顧

 
 

2005年9月9日,北方助學第一次秋季義拍活動在天津市和平區一所小學的操場上悄然舉辦,一個簡單的拍賣錘、幾十件拍品、近四十位網友,組成了助學秋季義拍的所有部分。活動現場,助學首席拍賣師花旗妙語連珠,落錘不斷,在接連不斷的笑聲中,義拍所得款額最終定格在八千元人民幣。

從2005年開始,北方助學秋季義拍活動始終堅持不斷,每年一次的秋季義拍,是助學網友凝聚愛心力量的一次盛會。北方助學經過十年的發展,秋季義拍活動也舉辦了八次,每一年的拍賣金額都在創造着歷史新高,參與人數也從最開始的幾十位網友至如今的幾百位網友,他們有的來自論壇、有的來自QQ,還有的來自微博,無論來自哪裏,都非常熱心地參與到活動中來。秋季義拍更像一次相聲晚會,快樂的氛圍始終盤桓在活動現場上空,每個人都是發自內心的快樂,幽默只是表象,更深層次的卻是通過幫助他人所獲得的快樂,在北方助學的基本原則“低調務實自願快樂”中,快樂纔是最重要的一項原則,這也是北方助學能堅持十年的最重要原因。

北方助學經過了十年的發展,有一撥又一撥的網友受到感染,加入到助學的隊伍中。在這些愛心的網友中,有着這樣一羣特殊的人羣,他們還是孩子,有的是高中生、有的是初中生,甚至還有小學生,他們都是受到父輩們的影響,他們的爸爸、媽媽都是北方助學隊伍中的主力隊員。對於這些小隊員,我們稱之爲:“助學二代”,他們從小就被父輩們帶到助學的活動中,經過這些年的成長,現在都已經成爲助學活動中的主力隊員,“虎子”、“牛牛”、“小董”、“小七”……這些可愛的孩子們撐起了助學的新一片天地,他們代表了北方助學精神的傳承。虎子說:“善心不分大小,重在量力而行;善舉不需壯烈,貴在持之以恆。”孩子們用樸實的話語、積極的行動,深刻詮釋着助學的精神,讓人感動。
點擊查看作文原文

  
  人物:“虎子”
  傳承關係:受到媽媽“紫奕”的影響,從小參加助學活動,經過幾年的鍛鍊和成長,目前已經成爲北方助學團隊中“助學二代”的核心力量。
  虎子說:“善心不分大小,重在量力而行;善舉不需壯烈,貴在持之以恆。”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豔
  要重點培養青少年的媒介素養,提高批判意識;網絡媒體有責任向青少年傳播更多正能量信息。
青少年應該腳踏實地、培養優秀人格
培養青少年的批判素養 提高甄別能力
“助學二代”是一種良好家風的傳承
網絡公益活動能促進孩子人格發展
網絡應向青少年傳播更多正能量信息
新媒體對少年兒童社會化的影響

全國的青少年朋友們:

當前,互聯網已經成爲我們學習和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網絡可以幫我們增長見識、豐富知識,還可以讓我們在虛擬世界中相識,在現實生活中相助。網絡中傳播的正能量可以讓我們更正確的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快樂生活、健康成長,早日成爲實現中國夢的中堅力量。在此,我發出以下倡議:

1、自覺抵制網絡不良信息。互聯網信息浩如煙海、良莠不齊,我們應該增強甄別能力,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不相互攀比、不盲目追星,拒絕瀏覽不健康的網頁信息,遵守網絡道德規範,增強網絡道德意識,努力創造溫暖、健康、綠色的網絡環境;

2、積極參加網絡公益活動。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需要幫助的人。在虛擬世界,我們要傳遞溫暖的聲音;在現實生活,我們要發揮自己的力量,讓網絡充滿愛的正能量。我們不僅要自己學好人、做好事,更要鼓勵身邊的同學和朋友,讓我們一起爭做新時代的網絡公益小志願者;

作爲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們肩上揹負着更重要的責任。讓我們攜起手來,通過踐行網絡公益活動,傳播正能量,爭做中國新e代。

  2013年10月25日到10月31日,北方網記者隨北方助學網友們一起奔赴雲南省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的拉柏鄉進行助學捐助活動。此行的目的地加澤村完全小學位於拉伯鄉的北端,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山將那裏同外界阻隔開來。生活條件的簡陋、思想觀念的封閉以及教育水平的嚴重落後,讓那裏的孩子需要得到更多人的關注與幫助。記者隨助學團隊一起進山,希望能夠透過鏡頭讓更多人瞭解到在遙遠的大山深處還有那麼一羣孩子……[查看記者手記]

北方網記者吳濤

北方網記者楊奕
“在大山裏播撒希望”北方助學寧蒗行記者手記
楊奕:2013年北方助學再度寧蒗行 傳播正能量
楊奕:十年變遷見證助學豐碩成果
楊奕專訪雲南永寧一線義工李令月
楊奕專訪北方助學志願者澤仁多吉
吳濤:深入犛牛坪 感受最真實震撼
北方網:北方助學再度寧蒗行 傳播正能量
中國青年報:網絡公益催生“助學二代”現象
渤海早報:十年助學津城萬餘網友響應參與

採訪2013年北方助學寧蒗行志願者網友

採訪曾經受助如今回鄉任教的學生
 

採訪原永寧鄉溫泉完小校長楊曉鬆

採訪“助學二代”代表學生

可愛的助學網友們,感謝一路上有你。

Scroll Up
Scroll Down
Left
單擊圖片關閉
 
北方助學正式成立
  2003年末,一羣愛心網友深入到雲南省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永寧鄉家訪,看到當地貧窮的生活以及落後的教育情況,萌生了助學的想法,發起了一次網上捐款,形成了北方助學的雛形。
北方助學論壇正式開通:2004年3月12日,北方助學論壇正式開通,愛心網友慕名加入,正式確定網絡公益助學的路線。
第一次春季募捐活動:2004年5月,北方助學策劃組織了第一次春季募捐活動,通過論壇、QQ等網絡形式進行推廣,衆多愛心網友參與,網友們捐出衣物、文具等物品,還有網友捐出郵費,保證了捐贈物資順利運送到雲南永寧當地。
第一次秋季義拍活動
  2005年9月,北方助學舉辦了第一次秋季義拍活動,義拍現場所得善款8000元,用於資助貧困學生。新奇幽默的慈善活動形式、公開透明的賬目管理,讓網友們更願意參與,這也是助學堅持十年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過網上招募,第一位網友義工走進大山深處
  2006年,通過網絡招募,網友“旅行”成爲助學網友中第一個到雲南從事支教義工的網友,這一去就是兩年。2006年9月9日北方助學秋季義拍,拍得2萬元善款。
確定北方助學兩大特色活動:春季募捐和秋季義拍
  2007年,北方助學利用春季募捐、秋季義拍活動所得善款爲雲南省永寧鄉溫泉完小的孩子們購買了球鞋、鐘錶等助學物資。
爲樹立孩子們的集體觀念,定做統一的校服:2008年,北方助學利用募捐義拍所得,爲雲南永寧溫泉完小的孩子們購買了324件校服,這是當地的孩子們第一次穿上校服,也爲孩子們樹立了集體觀念。
在網上發佈義工招募帖:第一位支教義工“旅行”回津後,在網上發起了永寧一線義工招募帖。[點擊查看]
確定北方助學三大特色活動:募捐、義拍、招募義工
  2009年,北方助學春季募捐、秋季義拍繼續進行,義拍所得也是逐年增加。義工招募帖發佈後,網友“狗熊掰玉米”、“美琪”先後奔赴雲南永寧做一線義工。
助學隊伍第一次正式進山家訪
  2010年春天,除了網上募捐之外,北方助學團隊也正式開始了進山深度家訪活動。助學隊伍集結在雲南永寧,網友們經過五、六個小時的徒步跋涉,來到海拔三千多米的大山上,爲永寧鄉各村小的孩子們帶去助學物資。
確定北方助學四大特色活動:募捐、義拍、進山家訪、招募義工
  2011年,北方助學將春季募捐、秋季義拍、進山家訪、招募義工定爲四個特色活動,豐富、有趣的活動形式也讓北方助學得到了越來越多的網友支持。
北方助學隊伍第一次帶記者進山實地採訪
  2012年,北方助學進山家訪活動到雲南省永寧鄉犛牛坪村進行家訪,北方網記者隨隊採風了整個家訪過程;同年,北方助學秋季義拍也拍得了4萬元的歷史最高紀錄。
十年征程,再出發
  2013年,北方助學十週年,秋季義拍活動現場拍賣所得達到5萬元,再次打破了助學義拍歷史上的最高紀錄。同時,根據實際需要,北方助學及時調整助學方向,將助學對象定爲貴州黔東南貧困地區,十年後,北方助學再出發!
  策劃:韓穎新 劉雁軍 張晉 編輯:張麗 寇慶春
記者:寇慶春 楊奕 吳濤
美工:周瑾 杜珊
攝影:付文超
主持人:明朗
視頻:潘德軍 劉金城 邸舒妮
新聞會客廳
2013年12月

Copyright (C) 2000-201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