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身邊的感動故事第16期:榜樣的“雙重身份”
|    首頁
總第 16 期
  “雙重身份”的榜樣
姓名:張志順
年齡:60歲
身份:市容園林委宣傳處調研員、勞模志願者分會副祕書長
故事概要:作爲市容園林部門的一名宣傳人員,張志順20多年來始終兢兢業業,被評爲市級勞模,而在公益奉獻上,他也一直走在前列,使勞模精神得到更大延伸。
 
弘揚勞模精神,因爲她是激勵我們奮勇前進的強大動力;弘揚愛心奉獻,因爲她是彙集社會大愛洪流的重要源泉。榜樣的力量是無限的。2003年獲評市級勞動模範的張志順就是這樣一個人,工作中以“勞模”的標準要求自己,生活中以志願者的身份無私奉獻。
    勞模張志順,他是環衛工的代言人、市容記錄者

再過兩個月,年滿60歲的張志順就要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了。

從1986年被人問起“掃馬路去不去?”開始,張志順進入環衛系統工作已有29年。1990年,因爲有美術繪畫功底,張志順從一線掃道工的崗位上調到對外宣傳部門,承擔起了用照相機、攝像機和筆桿子記錄天津市容市貌變化、環衛園林工作業績和工人勞動辛勤汗水的重任。20多年的時間裏,張志順撰寫的稿件、調研報告多次獲獎,他的攝影作品更是一次次入選畫冊,新聞媒體每年都會評選他爲功勳通訊員、優秀通訊員。

然而,曾經年少的他,在那個特殊的年代,18歲就下鄉,在農村一待就是6年,連初中都沒能畢業。

文化水平不高,更沒有學過新聞報道專業,張志順僅憑着自己對文學的喜愛、對工作的負責,以及“在哪個行業都能幹出彩”的心態,取得了成績,獲得了認可,並於2003年被評選爲市級勞動模範。10幾年來,張志順在工作中一直以“勞模”的標準要求着自己。

今年大年三十,凌晨2點剛過,張志順就和環衛工人們一起出門了。他用相機記錄着工人們掃炮皮的情況,統計着煙花炮竹燃放量,並將稿件及時報送各新聞單位。初一、初五、十五、清明……越是舉家團圓的日子,越是環衛工人倍加辛苦的時刻,張志順都在“戰友們”身邊。 如此見證、記錄與報道,張志順堅持了整整25年。在他看來,完成好宣傳報道工作,不只是自己的本職所在,更是要讓全社會了解到環衛工作的重要、尊重環衛工人的勞動。


掃道工清掃炮皮(張志順拍攝)

“環衛職工起早貪黑,以無私奉獻精神,用辛勤的勞動和汗水爲人民創造清潔、優美的城市生活和工作環境,得到了廣大羣衆的支持和尊重。環衛行業可用‘苦、髒、累、險’概括,但大多數人對環衛工人的‘險’並沒有太多的瞭解,沒有引起有關方面的應有重視。”張志順曾撰寫《掃道工人作業中被撞傷亡的調查與思考》一文,通過事例、調查和分析,向讀者講述了環衛工人清掃馬路的危險性,呼籲司機和行人不要隨意丟棄垃圾。原來,就在張志順撰寫這篇報告前不久,1天裏竟有3名環衛工人在正常掃道作業中被汽車撞傷。“在環衛系統工作20多年,我看到過、聽說過太多這樣讓人痛心的事故。這種用鮮血換來的教訓,應該引起大家的思考。我也是從一線掃道工做起的,切身知道他們的不容易,我要爲我的兄弟姐妹們說話!”張志順決心要通過自己的報道引起社會的重視和百姓的反思。

如今,人們對環衛工人的尊重與關懷不斷提升,環衛工作在大家心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高。張志順看在眼裏,欣慰在心裏,更表達在宣傳報道中。這些報道有來自社會大愛的溫度,更有對環衛系統、對環衛人的信心。


爲了拍攝完整的場面,張志順經常爬到高層樓頂拍攝

在環衛工人眼中,張志順是爲他們說話,讓他們的辛苦付出得到社會認可的老大哥;而在媒體記者眼中,他更是最“給力”的通訊員。在連續5年全市綜合治理城市環境活動中,無論是清整現場,還是施工工地,到處有張志順忙碌的身影。張志順工作從不分節假日,只要有任務,他都會第一時間衝到現場。爲了拍攝完整的場面,張志順肩挎照相機,手提三角架,爬到高層樓頂上完成拍攝。然而,他已不是年輕力壯的小夥子,已近花甲之年的他在工作時甚至常常忘記自己有高血壓。


復興河道景觀改造前(張志順拍攝)

復興河道景觀改造後(張志順拍攝)

從使用膠片相機到使用單反相機,25年間,張志順記錄天津市容市貌照片上萬張。“你看這是過去衚衕裏的廁所,這個人是‘磕灰工’,現在早沒有這個工種了。”“這是以前的天津站。”“這是經過綜合整治後的自由道風貌建築。”一張張在歲月中流淌過的新老相片,串聯起來好似一部美麗天津建設的紀錄片,張志順是攝影師,是剪輯員,同時也是參演者。

    志願者張志順,他是困難羣衆幫忙人、服務隊領頭者

“張大哥,孩子出院一個月情況都挺好的,指標保持良好,恢復得不錯,您放心吧!”

採訪過程中,張志順的手機突然響起,來電話的人正是從去年9月至今一直感動着津城百姓、讓大家牽掛惦念的白血病男孩楊銘的父親楊世新。原來,楊銘的病情以及父親楊世新拾金不昧的義舉能被媒體報道、感動全城,都是源於張志順的一次“管閒事”。


張志順爲楊銘捐款

去年9月,下班騎車回家的張志順無意間看到舉着“賣腎救子”牌子跪在路邊向來往羣衆求助的楊世新。張志順當時並沒有停下車詢問,他繼續向前騎,可腦子卻沒再停止琢磨剛纔看到的那一幕。騎過了兩個路口,張志順還是調轉了車頭。通過詢問他得知,爲了給孩子治病,楊世新不但花光存款,更早已把房子賣了,但傾盡所有仍是九牛一毛。面對不菲的醫藥費,張志順心裏想幫忙,可也確實幫不上忙。然而,當聽楊世新說起不久前發生在他身上的一個故事,從事宣傳工作、有新聞敏感性的張志順立馬來了精神。“雖然俺家缺錢,但撿到18萬都沒想過要留着,全還給失主了。”一個急缺兒子救命錢的人面對金錢卻沒動過心,一分不少地歸還,這不正是社會一直弘揚的拾金不昧的誠信精神嗎?張志順被感動了,他相信這也一定會感動更多人,衆人拾柴火焰高,或許孩子還有一線希望。張志順將楊世新的故事告訴給了他認識的媒體朋友,很快楊銘的病情和急缺醫藥費的情況被多家媒體報道,來自社會各界的善款迅速彙集,幫這個11歲男孩度過了生命難關。

掛了電話,張志順笑了。他說,“管閒事”管出好結果,是最讓他感到欣慰的。其實,“管閒事”對張志順來說早已成爲家常便飯。


張志順與孫銳母女

1996年,張志順偶然聽說腦癱殘疾孩子孫銳一家的不幸遭遇,其父患肝癌晚期,其母是家裏頂樑柱,卻突患半身不遂,一家人陷入絕望,甚至準備服毒自殺。就在這關鍵時刻,張志順來到孫銳家,不僅從精神上給予安慰,還託關係找朋友幫孫銳免費上了小學、中學。孫銳的父親去世,他又幫助辦理了喪事。直到今天,孫銳母女生活中遇到什麼困難,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找張志順。2003年,女兒的同學劉敏因“心臟導管未閉導致胸腔積液嚴重”胸部劇痛難忍、呼吸困難,卻沒錢做手術。爲了幫劉敏籌集手術費,張志順將自制和收藏的一些工藝品放到北方網上進行義拍,網友們紛紛爲此舉叫好。幾天下來,劉敏就收到捐款超過5萬元,心臟手術也獲得圓滿成功。曾經備受病魔摧殘的少女,現在已經重新綻放生命花蕾,結婚生子做了媽媽。

幫助殘疾單親母親李秋萍籌集治病善款2萬餘元;爲品學兼優的特困生曉靜付學費、購買學習資料直至大學畢業;爲全身肌肉萎縮的殘疾人於少戎完成民間文學期刊《綠島》印製、裝訂……像這樣無私助人的事蹟張志順還有很多,然而知道這些事蹟的人卻很少。有人形容張志順在工作上是一頭兢兢業業的“老黃牛”,而在公益奉獻上,他也依舊以“老黃牛”默默無聞、不求回報的精神做着 “沒當做好事、善事,就覺得是自己應該乾的事兒”。


張志順經常組織勞模志願服務隊開展公益活動

2009年,天津市勞模志願服務隊成立,不但建立多個勞模活動基地,還到處開展道德宣講、奉獻服務活動。作爲勞模志願者分會的副祕書長,張志順積極組織勞模們做公益,既使一些退了休的老勞模發揮了社會餘熱,也讓勞模精神在社會上得到了更大範圍的推廣和延伸。

即將離開工作崗位,張志順說:“以前,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等再過兩個月,我要將我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志願服務隊和公益服務中。”(北方網新媒體記者楊奕)

 
北方網出品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ѤѬz_v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