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津志願服務網> 志願文化 |
| 評論:在天津,雷鋒精神"隨時隨地" |
| 時間:2025年03月05日 編輯:孫佳怡 |
“學習雷鋒好榜樣,忠於革命忠於黨,愛憎分明不忘本,立場堅定斗志強,立場堅定斗志強!”這首傳唱了六十多年、鏗鏘有力的歌曲,留在許多人成長記憶中,成為雷鋒精神永不過時的生動注腳。 今天是第62個“學雷鋒紀念日”。62年來,雷鋒精神成為一代代國人心中溫暖的成長記憶,滋養著一代代中華兒女的心靈。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讓我們環顧身邊,一起展讀海河兒女對永恆雷鋒精神的傳承、發揚與創新,一起聆聽雷鋒精神的天津表達、天津聲音。 我們不妨先從一件“小事”說起。今年年初,天津“的哥”張軍登上了中央政法委發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全國見義勇為勇士榜。 ![]() 那是去年9月2日,天津市河西區某社區一名4歲女童在家人短暫外出購物的間隙,從窗戶爬出室外,獨自坐在居民樓3樓和4樓之間寬度不足10厘米的外檐加固梁處。這時,居住在同社區的張軍果斷爬出窗外,在外牆基本沒有任何受力點可抓、牆體年久風化並不牢靠的情況下,冒著隨時跌落的風險爬到女童身邊,將孩子抱在了懷裡。隨後,消防救援人員及時趕到,張軍和女童被安全施救。面對贊許,張軍只是平靜地說:“看見那麼小的孩子有危險,換做別人也都會這樣做。” ![]() 以上圖片來源:天津政法
遇事時“該出手時就出手”的果斷和勇氣、解決後“多大點兒事兒啊”的豪爽和豁達,張軍無疑是無數平凡善良、古道熱腸的天津人縮影。天津市見義勇為協會數據顯示,近年來,天津市見義勇為工作取得顯著成績,連續多年保持全國先進行列。自2002年以來,全市共依法確認見義勇為人員超過2萬人;僅2024年,全市就依法確認見義勇為人員1036名——雷鋒精神早已化作城市肌理中的毛細血管,滋養著津城的文明根系。 什麼是雷鋒精神?雷鋒精神,是雷鋒在他一生的模范行為中,表現出來的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乾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敬業精神,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創業精神…… 雷鋒精神的可貴之處,不在於多麼“高大上”,而在於平凡之中見偉大、細微之處見精神。正是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鑄就了他的偉大。 天津衛六百多年的碼頭文化,淬煉出獨特的價值判斷。九河下梢的漕運樞紐,南來北往的商賈在此交匯,形成了"義字當頭,利不壓義"的認知,塑造了天津人"大事不糊涂,小節有擔當"的性格特質。無論是街坊四鄰還是遠方來客,只要遇到困難、需要幫助,人們都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面對身材魁梧的失控自殘患者奮勇奪下他手中剪刀的24歲的女護士劉欣怡;衝入洪水救下祖孫二人的薊州區羅莊子鎮桑園村村民李仁良;為高齡獨居老人義務理發50年的南開區志願者任其康;傾盡所能為殘疾人提供幫助的河東區“笑笑姐”王瑋平……正如有人說,天津的雷鋒精神是"帶著煎餅?子香氣的實踐哲學"——學雷鋒,絕不是某一天、某一時刻,而是隨時、隨地;學雷鋒,絕不是形式、不是作秀,而是發自內心;學雷鋒,學的人是快樂的,被幫助的人也是快樂的。 天津人對雷鋒精神的詮釋,不是“聖徒”式的道德完人,而是可觸可感的身邊榜樣,我們看到的不僅是道德高地的閃光,更是一個城市文明基因的自然表達——在天津,善良不是選擇,而是本能。(津報早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