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志願服務網>  他山之石
用『志願紅』織密 『民生網』
時間:2025年06月26日  編輯:孫佳怡

  “王叔,我們來看您家的漏水情況。”清晨,浙江省臺州市黃岩區新前街道江城社區的小巷裡響起“篤篤”的敲門聲,退役軍人夏仁蛟帶著志願者們,正仔細檢查著王叔家的屋頂;轉角樓棟裡,流動黨員房成偉用鄉音化解著鄰裡糾紛……這些暖心畫面,正是江城社區治理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江城社區堅持黨建引領,瞄准居民需求、織密服務網絡、發展社區經濟,全力打造共治共享、老少同融、睦鄰友好的美好生活共同體,增強社區群眾幸福感、獲得感,贏得居民滿意的“掌聲”。

  社區志願服務的“領頭人”

  “只要是和志願服務有關的事情,他身上就有使不完的勁兒。”居民夏仁蛟是一名黨員,也是一名退役軍人。退役後,他成立“橘”暖兵心志願服務隊伍。

  “這一處有漏水,趕緊記下來。”初篩檔案資料、二輪電話訪談、終輪入戶核查……夏仁蛟和“橘”暖兵心志願服務隊伍的志願者們帶著測距儀、記錄本,挨家挨戶記錄下高齡獨居老兵與烈士房屋的滲水、電路老化等安全隱患問題。

  “橘”暖兵心志願服務隊伍成立以來,積極參與社區化解鄰裡矛盾糾紛、結對幫扶困難學生等志願服務活動。隊伍用一年時間走遍黃岩區19個鄉鎮街道,實地摸排80多戶困難退役軍人及烈士遺屬家庭,篩選出48戶急需幫扶對象,並量身定制“榮光小屋”改造計劃。“一切都是如此值得。”夏仁蛟展示著房屋對比照片欣慰地笑道。

  “咚咚咚!”深夜,居民王建軍穿著睡衣猛敲樓上的房門。他家陽臺天花板正淅淅瀝瀝滲水。“不可能是我們,我家陽臺都是乾的。”張阿姨打開門,同樣火氣衝天。次日,王建軍找到社區幫忙調解,沒想到,張阿姨一聽是來調解,鐵了心閉門不見。

  “張阿姨老家是安徽池州的,那不是和流動黨員房成偉是老鄉嗎?”“原來我們是老鄉啊,讓我去!”江城社區流動黨員房成偉了解情況後,馬上主動前去調解。“阿姨,您是池州哪兒的呢?”“都老鄉,能有啥事兒解不開。”……就這樣,房成偉在一次次上門,一次次溝通中,張阿姨怒火消了,態度也緩和了。

圖片

  2023年8月,夏仁蛟(左四)帶領志願者為轄區居民送上消暑降溫涼茶。

  經過檢查,原來是張阿姨在裝魚池的過程中,有水泥掉到管子裡,水通不下去就洇到了樓下。最終,兩家握手言和,並由張阿姨家承擔維修費,給王建軍家吊頂進行翻新。“幸虧你這一次次來找我們調解,否則水漏得越多,對樓下造成的損失越大,我們以後賠的也越多。”張阿姨拉著房成偉說道。作為流動黨員志願服務隊牽頭人,房成偉帶領隊員積極參與政策宣傳、環境整治、關愛幫扶等活動,通過“老鄉幫老鄉”模式調解糾紛10餘起。

  近年來,江城社區以黨建聯建為抓手,牽頭聯動22家企事業單位成立社區大黨委。在社區大黨委的組織引領下,黨員乾部、物業工作人員、熱心居民等多元主體積極參與到志願服務活動中,培育出“紅動江城”志願服務隊、“紅領巾”志願服務隊、“江城紅楓巾幗幫幫團”等多支志願服務隊伍,建立形成“鄰裡悅享”“平安悅護”等六大志願服務品牌。

  截至目前,江城社區包括黨員在內共有823名志願者,已累計開展各類志願服務223場,惠及3800餘人次。

圖片

  2025年3月,江城社區開展“鋒”華正茂“新”火傳承——學雷鋒·暖“新”行動。

  這場“育兒戰”誰贏了?

  “多虧了林老師,現在我和婆婆的關系緩和了很多。”居民小陳看著玩耍的孩子露出笑容。社區王阿姨家正面臨著代際教育理念衝突:婆婆堅信“傳統嚴教”理念,而兒媳小陳主張“科學放養”育兒觀,日常教育孩子總演變成爭吵。

  為此,社區安排專業社工機構的志願者為她們開展家庭輔導。志願者通過主持一場家庭座談會,設置“角色互換體驗”環節,讓婆媳分別扮演對方,重現日常衝突場景,引導她們表達真實需求。

  “我以前太固執,總想用老方法管孩子,確實該接受一些新理念。”“媽,您其實也很辛苦,總和您吵,我做得不對。”經過幾次輔導,王阿姨竟然開始主動學習起育兒書籍,還跟著兒媳參加親子活動,小陳也開始嘗試理解婆婆,婆媳關系有著很大的改善。“家庭關系的修復與改善並非易事,尤其是婆媳關系,它涉及不同年代的觀念碰撞、生活習慣的差異以及角色定位的衝突。看到王阿姨和小陳的婆媳關系有了如此明顯的改善,我覺得成就感滿滿!”志願者表示。

  江城社區通過引入外部服務資源和專業力量,以“精准服務、專業賦能”為導向,積極探索志願服務提質增效新路徑。截至目前,江城社區通過引入專業社工機構,聚焦家庭關系調適、科學育兒指導等民生痛點,累計開展家庭團體輔導、兒童美育課程等專業服務320餘場。社區志願服務也從“活動式幫扶”向“針對性服務”轉型,精准匹配“資源—需求”清單。不僅有效解決家庭矛盾、提昇育兒能力,更培育出6支親子志願服務隊,形成“服務—參與—反哺”的良性循環。

  “一老一小”變成“益老益小”

  “爺爺,蝦殼要放進綠色桶!”在江城社區“紅領巾”志願服務隊發起的“童聲觀察員”活動中,孩子們主動擔當起垃圾分類的“小老師”。

  社區初建時垃圾分類推行困難,垃圾堆積、異味彌散等情況時有發生。“紅領巾”志願服務隊通過對孩子進行統一輔導,帶動其父母進行垃圾分類。“1個孩子帶動1個家庭”的模式,在江城社區產生乘數效應。自“紅領巾”志願服務隊成立以來,已帶動轄區上百個家庭投身其中,社區垃圾分類工作取得明顯進展,小區環境也有所改善。

圖片

  2023年8月,江城社區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王爺爺,我們又過來看您了!”志願者吳靜華敲開了一戶特殊家庭的門。家中兩位老人年事已高。家庭頂梁柱的離世,讓這個家失去依靠,每月固定的房貸和醫藥費支出,家庭經濟更加拮據。“江城紅楓巾幗幫幫團”成員吳靜華得知情況後,與志願者一同上門看望。吳靜華耐心傾聽老人的困難與訴求,立即鏈接資源幫助老人在社區食堂登記用餐優惠,並邀請老人加入社區老年學堂。一學期下來,老人結識了許多朋友,常一起在附近公園打太極,心境逐漸開朗。

  江城社區積極推動“一老一小”從傳統服務受益者向治理參與者深度轉變,以“紅領巾”志願服務隊為抓手,通過兒童垃圾分類實踐教育,累計引導100餘戶家庭參與社區微治理,破解垃圾分類推行難題。依托“江城紅楓巾幗幫幫團”開展精准助老服務,通過結對幫扶、資源鏈接為12戶困境家庭提供助餐助學、心理支持等關懷服務,讓社區治理更有溫度、更具生命力。

  每個“平凡”個體都可以成為社區溫暖傳遞的“不凡”力量。江城社區積極堅持黨建引領,黨員們帶頭“管起閑事”來;鏈接轄區資源,用專業力量滿足居民需求;用志願星火不斷激發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熱情……(原標題:浙江省臺州市黃岩區新前街道江城社區:用“志願紅”織密 “民生網”;臺州市黃岩區委社會工作部供稿)

  來源?《中國志願》2025年第5期

友情鏈接:中國志願服務聯合會
Copyright by 天津志願服務網.All rights reserve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入口
技術支持:津雲新媒體集團 客服QQ:790126428 客服郵箱:790126428@qq.com
技術諮詢電話:23602167 工作時間:周一-周五 8:30-11:30 14:00-17:00
津B2-200000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