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身邊的感動故事第51期:13年鋪路超過17條 77歲老太造福社區
|    首頁
總第 51 期
  13年鋪路超過17條 77歲老太造福社區
姓名:周鳳珍
年齡:77歲
身份:北辰區瑞景街翡翠城社區居民
故事概要:2004年,周鳳珍搬入北辰區瑞景街翡翠城社區,從此便開始了堅持13年的鋪路和社區志願服務。如今,她走上道德大講堂,帶領更多志願者一起做公益。
 
人至晚年,幾乎每月額頭上都要加一道皺紋。可年近耄耋的周鳳珍卻絲毫不吝嗇自己的汗水,彷彿在汗水澆灌下會生長出更多力量一樣。每天,她都會抽出時間在社區裏走上幾趟,看看一草一木和13年來自己鋪的那些路。是惦念,更是驕傲。採訪結束時,周鳳珍說:“等春夏時節再來看吧,這裏會更美。”

一條條小路都是這個77歲老太在過去13年間用磚一塊一塊鋪出來的

進入人生的第77個年頭,腰間盤和膝關節的毛病越來越頻繁地困擾着周鳳珍,這個出生在20世紀30年代末的老人,經歷過物質貧乏的時代、精神貧乏的時代以及物質貧乏和精神貧乏共存的時代。曾經6、7口人擠住在9平米的平房裏,一邊與貧窮對抗、艱難度日,一邊又懷抱求學理想、投身知識的海洋,那個在旁人眼中堅強甚至略帶倔強的小姑娘,在青春歲月中,吃過苦、受過累,嘗過痛失親人的悲傷,也品味過夢圓高等學府的幸福感,然後在時代的浪潮中,一路起起伏伏走到了今天。

2004年,65歲的周鳳珍和老伴掏光了家中全部的30萬元積蓄,在北辰區瑞景街買了一套109平米的單元房。9平米到109平米,相差的不只是面積,還有親眼見證着一個國家、一座城市和無數家庭的幸福指數提升。搬入新居,周鳳珍心裏美滋滋的,她開玩笑地說:“第一次來看時感覺屋子那叫一個大啊,要找個人好像都得在屋裏喊:‘你在哪兒呢?’”小區裏的綠化也讓周鳳珍特別滿意,在鬱鬱蔥蔥的環境裏散個步、遛個彎都十分愜意。可生活終歸是生活,隨着入住率的提升,美觀而精緻的小區風景逐漸被打上了一個個不太美好的“痕跡”——草坪被人爲地踏出了一條條路、停車倒車無意間撞倒了樹、道路兩旁的土路在雨後變成了泥溝……

有人說周鳳珍“愛管閒事”,她自己也認同,但忍不住還是幹了。這一干就是13年。13年間,有媒體報道說她用了1500多塊石磚、鋪設了17條路,而周鳳珍說:“肯定不止這些。”這些數不清的小路遍佈在小區各處,有的在草叢中,有的在院牆旁,有的墊高了泥土下陷後的溝壑,有的填平了枯樹拔走後留下的坑。


回憶起鋪路的點滴,周鳳珍從不說苦,臉上只有滿足的笑

枯樹拔走後留下的坑被沙土填平又鋪上了整齊的磚

每塊近10斤的長方形石磚並排地躺着,從這頭一直鋪到那頭,幾十米的距離,數百塊磚,大家下班時還沒有,轉天一早就發現了。“像一夜間自己長出來的一樣。”除了夜間巡邏的小區保安和管物業的大叔,幾乎沒人看見是誰幹的。周鳳珍說,她不想讓人看見自己在做這些。“從1963年我就開始學雷鋒,一直到現在,‘做好事不留名’的思想太根深蒂固了。”爲了默默做那些她認爲必須做的事兒,周鳳珍每天半夜出門,在路燈微弱的燈光下抹黑鋪路。小區裏有一些工程剩下的磚,周鳳珍就推着自行車過去,一次馱幾塊,運回鋪路點,一塊塊整齊鋪好,再回去繼續搬磚。一個晚上下來,周鳳珍沒數過搬了多少塊磚、鋪了多少米路、走了多少個來回,只是腰痠了、腿疼了、汗水浸透了貼身的衣裳,才作罷回家。

即便是冬天,周鳳珍幹活也不愛戴手套,可掌心總是熱乎乎的。一年四季都幹勁十足的她,唯一泄氣的情況恐怕只有“路剛鋪好,磚就被偷了”。“開始沒有經驗,以爲把人們踏出的泥濘土路鋪上平整的磚就完事兒了,根本沒想過要加固、要做保護。”做事愛較真的周鳳珍總結經驗,找來一筐筐碎石塊,逐一插入地磚兩側,再鋪上泥土、踩實, 做成地基,從此再也沒人撬得動這些攙着汗水和執着、一個晚上接一個晚上鋪出的小路了。


周鳳珍和社區幹部、居民一起清理私搭亂蓋

路鋪平了,不適合做路的坑窪地帶也被周鳳珍填上了沙土,種上綠植。習慣了敞開家門,把家的範圍擴大到整個社區的周鳳珍,鋪路之餘,眼睛也沒停下來“掃描”,私搭亂蓋、圈地種田、封路擋道……甚至連長在路邊可能會對行人、孩童造成傷害的“拉拉秧”也不放過。

每到春末夏初,當人們開始換上短裙短褲,便十分容易被掌狀葉片、莖和葉柄上有細倒鉤的“拉拉秧”所傷害。孩子在草叢中追逐,或者老人不小心被藤條絆倒,手臂和小腿保準被颳得一塌糊塗,留下一道道的血印。人們都避之惟恐不及,可週鳳珍卻舉起菜刀衝了過去,鑽進“拉拉秧”叢,赤手抓住根莖,然後揮刀斬斷。人們沒了後顧之憂,可週鳳珍寬厚的手掌卻佈滿了小傷口,一不小心沾上水,就會痛得更甚,像被蜂螫了一樣。


周鳳珍被評爲天津市2015年優秀志願者

可這些難處、痛處,周鳳珍似乎都沒當回事兒,她說自己年輕時是縱橫球場的悍將,身體素質好,也吃過苦,這都不叫事兒。可對於一個77歲的老太來說,什麼叫事兒呢?

28年前,年近半百的周鳳珍遭遇了這輩子最大的一次打擊——她被診斷出患有乳腺惡性腫瘤。手術、吃藥、化療……住院一個月後,出院的轉天她就回單位上班了。周鳳珍用“皮實”形容自己,而不願過多展現自己的脆弱一面。走出了人生低谷,沒有什麼能再將她擊垮。“有時腰疼、腿疼,只要不太嚴重,咬着牙我也要出去。”把幹活當做習慣,甚至“看見不幹都睡不着覺”的周鳳珍成了社區裏比年輕人還要有力量的活力老太,提起“周姨”,幾乎無人不知。


周鳳珍走上“道德大講堂”

越來越多的居民跟着周鳳珍的腳步成爲了社區志願者

最近幾年,周鳳珍不但自己幹,而且帶着社區幹部、百姓、志願者一起幹。她還走上“道德大講堂”,迴歸了自己“育人”的老本行。周鳳珍曾是一名七尺講臺上的教師,傳授知識是她前半生的工作,而傳播正能量則成了她後半生的責任所在。

俗話說“是金子總是要發光的。”但作爲曾經的物理教師,周鳳珍更願意這樣說:“物體有熱就有光,只是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問題,如果每一個人都有熱心腸,都能發一份光,國家就能發展得更加快了。”


社區對周鳳珍來說,像家,怎麼愛也愛不夠

在周鳳珍居住的28號樓4門一樓的樓道內,掛着一張“全家福”,這是全樓居民的一張合照,周鳳珍把社區當家,把社區的大事小情當做自家事,把鄰里鄰居當成親人,讓一股無形的熱、一道耀眼的光在街道、在社區被頌揚、被傳承。(北方網新媒體記者楊奕)

 
北方網出品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ѤѬz_v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