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身邊的感動故事第35期:“教授爺爺”72載耕耘育人 傳遞助學精神
|    首頁
總第 35 期
  “教授爺爺”72載耕耘育人 傳遞助學精神
姓名:楊恩澤
年齡:96歲
身份:天津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教師(退休)
故事概要:他一生幾次罹患癌症,至今仍樂觀帶病工作;他一生儉樸,卻傾囊助學。僅2005年以來,楊恩澤就累計捐資50餘萬元建樓設獎支持家鄉基礎教育。
他只是一位平凡的人民教師,但是他在崗位上一守就是72年。膀胱癌、膽囊炎絲毫沒有停滯他的教育熱情,今年96歲高齡的楊恩澤依然堅持在校輔導學生、科研探究。楊恩澤的幾件襯衣領口已是縫了又縫,一生簡樸省下的50萬元,他拿出來給老家小學建造科學樓、給孩子們頒發獎學金。
    一生以教學爲樂 96歲高齡仍帶病工作

1943年,滿懷報國之志的楊恩澤在武漢大學研究生畢業後選擇了留校任教,開始了教師生涯。之後,他輾轉中山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從事通信技術的教學和研究工作。1955年他在天津大學電子工程系工作時,又響應全國院系調整和人才培養需要,與中國微波通信與光纖通信的開拓者之一、天津大學電子工程系系主任葉培大教授一起進行北京郵電學院的創建,此後歷任武漢郵電學院任無線電系任職副教授、系主任,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毫米波通信研究室主任、總工程師、學位委員會主席、職稱評定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務。1985年,楊恩澤先生應邀重新回到天津大學。

1988年退休後,楊恩澤本來可以過上樂享夕陽的晚年生活,但他依然每天到實驗室,一方面繼續搞科研,一方面義務幫助指導研究生。正如他說:“生命在於運動。體力運動鍛鍊自己的身體,腦力運動讓大腦保持健康。”天津大學宣傳部老師尹偉告訴北方網新媒體記者,科研工作是楊老師腦力運動的最好形式,而且他思想一點也不保守,當得知一種新軟件能夠提高運算速度時,他馬上查閱資料,一絲不苟地學習操作方法,直到熟練掌握。對於這兩年剛流行起來的微信等新媒體,楊老師也是經常使用。他常說,“作爲通訊領域的科研工作者,對新媒介新工具應該注意追蹤和研究;作爲教師,只有進入青年學生活躍的地方,才能更好地瞭解和引導學生”。


楊恩澤與天大學生們合影留念

2005年11月,楊恩澤被確診爲膀胱癌,進行了手術治療。出院後康復期間,在大家的反覆勸說下,楊先生終於答應不再去實驗室了,但他叫學生在家裏的電腦上安裝軟件,繼續進行理論研究。他說:“我1943年研究生畢業的時候得了肺病。那時候肺病就像現在的癌症,但是我挺過來了。從那以後,我認爲自己的時間都是賺的,能夠多工作一天,多爲國家和人民做點事情,就是我生命最大的意義。”

正因爲有了這樣的經歷,楊恩澤每天都在努力工作,用自己的勤奮報答祖國和人們,而對待生命,他十分平靜。2012年他又得了膽囊炎,2015年他的膀胱癌又復發,面對着九十多歲高齡的患者,很多醫院都不敢接做手術,建議保守治療,但楊先生還是兩次都下決心要做手術,他總是安慰醫生說:“沒關係,做成功了是好事,如果失敗了,對你們也是個學習提高的機會。”他坦然地面對着每一次病魔的挑戰,每次愈後他都很快地投入鍛鍊和工作。他曾說:“我回來工作,能工作幾小時就幾小時,我覺得在工作中得到快樂,身體反而健康,無所事事會使意志消沉。這個實驗室是我來以後建的,我有一個心願,一定要把這個實驗室建得更好,把新招進來的人培養得更好,我才離開。”

    儉樸生活 畢生積蓄捐資助學

談到自己的生活時,楊恩澤說:“過得去就行。”楊恩澤的家裏擺設陳舊而簡單,穿的衣服幾乎都是舊得褪色,幾件襯衣領口已是縫了又縫。直到80歲之前,他在北京出差時,還是找到北京郵電大學的老同事借自行車騎着一個單位接着一個單位地跑。

就是這樣一位對自己的生活幾乎“吝嗇”的老人,對於建設實驗室、培養學生卻從來都是非常得大方。北方網新媒體記者從天津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瞭解到,天大在天大光通信實驗室初建時,實驗中急需一臺26萬元的科研儀器,可當時實驗室一下拿不出那麼多的錢來。得知情況後,楊恩澤毫不猶豫地提出放棄原應屬於自己的正常科研提成,將其用於儀器購置。在楊恩澤的感召下,實驗室的老師們紛紛響應,保證了實驗正常進行。

2013年,當得知學院學生科技協會組織的“本科生創新課堂”受到同學歡迎時,爲鼓勵學生自主加強實踐創新能力,楊恩澤先後兩次從自己不多的退休金中拿出2000元支持學生購置實驗耗材。

2005年底,楊恩澤在深圳接受膀胱癌手術期間,實驗室收到了一張從廣東省饒平縣寄來的10萬元捐款收據。他的學生們這才瞭解到老先生拿出畢生積蓄捐資助學的事。知道了此事,實驗室的同學們反映驚人的一致:“楊老師這樣做,在我們的意料之外,卻又是情理之中。”大家都知道,每次學校開展募捐活動,楊恩澤總是十分慷慨,看到身邊的學生有困難,他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

北方網新媒體記者瞭解到,楊恩澤的家鄉是廣東省饒平縣的山區。一次偶然的機會,得知家鄉基礎教育還很落後,於是他萌生了助學的念頭。恰巧,天大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要更新一批電腦,楊先生覺得這些淘汰的電腦對於貧困地區的孩子來講,還能發揮不小的作用。他找到學院負責人,提出要購買這批更換下來的電腦,捐給家鄉的小學。學院負責人聽後十分支持,主動與學校有關部門聯繫協調,最後決定免費提供10臺電腦。楊恩澤想,有了電腦還應該有個像樣的機房。他與饒平縣教育局溝通後,決定捐資30萬元幫助所城鎮中心小學建一座科學樓。就這樣,楊恩澤分3次寄出了捐款,最後一次,他的存摺上只剩下了5元錢。

2006年5月,一幢面積爲694平方米的“成和科學樓”在廣東省饒平縣所城鎮中心小學落成了,學校舉行了簡單而隆重的慶典儀式,楊恩澤應邀回到家鄉參加了儀式。當時,他爲家鄉人民的熱情所感動,又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從2007年開始,今後20年每年拿出1萬元,在這個學校設立“成和獎學金”和“成和獎教金”,資助那些生活困難、思想品德好、學習優異的學生完成學業,激勵優秀的基礎教育工作者安心教育。


楊恩澤支援修建家鄉小學科學樓落成

楊恩澤說:“兒女都已經獨立生活,老伴也去世了,一年拿出1萬元,對我來說應該還可以承擔。當然,我可能活不了20年。但我已經和孩子們講好了,他們可以幫助我完成。我現在的住房還值幾十萬呢,足夠用了!”爲了激勵更多的小學生努力奮發成才,從2008年起,楊恩澤將每年的捐贈金額提高到2萬元,並增設了“思想道德獎”。截至2014年,平常生活過得非常簡樸的他已先後爲所城鎮中心小學捐款50餘萬元。

    桃李天下 爲光通信科研貢獻

1978年,在武漢郵電研究期間,楊恩澤主持研製的“準毫米波空間通信設備”在首屆全國科學大會上獲得了全國科學大會獎。楊恩澤始終追趕通信科技的發展潮頭。當光纖通信技術研究在國際上剛剛起步時,他就率領科研團隊攻克了一個個難關,於1982年成功開通了“武昌——漢口市話中繼光纜通信實用化系統”。該系統是經國家鑑定及驗收的第一條實用化光通信系統,它的示範作用迅猛推動着我國多個城市在短時間內建立起光通信系統,極大地改變了這些城市的通信面貌,並推進我國光通信事業的大發展。此項目於1985年同時獲郵電部和湖北省科技一等獎,隨後並與“34Mb/s光通信系統”一起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在天津大學期間,楊恩澤承擔多項國家攻關任務及自然基金項目,主包括2.5Gb/s常規的及光孤子的通信系統,以及40Gb/s光時分複用光纖通信系統。先後發表了《我國光纖通信及其發展》、《中國大百科全書電子與計算機分冊》等著作,在國內的光纖界產生了影響,促進了國家光纖事業的發展。


楊恩澤在實驗室

楊恩澤在退休前,一直擔任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學培養工作,在不同高校和研究所長期擔任系(室)副主任、主任,治學嚴謹、精心執教,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學生,不乏著名院士和專家學者,爲人才緊缺的新中國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自八十年代國家恢復研究生教育以來,楊恩澤教授共親自培養了18名碩士生和3名博士生。

2013年9月28日,所城鎮中心小學六年級的學生楊暢在給楊恩澤的信中寫到:“敬愛的教授爺爺,您給予了我們的關愛、支持和鼓勵,促使我們學習更主動,更有競爭意識,使我們的學習生活更加快樂!上學年,我很榮幸獲得了“成和獎學金”一等獎。當拿着獎狀面對全校師生道謝時,聽到同學們熱烈的掌聲,看到同學們羨慕的眼神,我下決心要好好學習,不辜負教授爺爺。當我聽說教授爺爺辛辛苦苦掙來的工資用來獎勵我們,自己卻省吃儉用的時候,我深有感悟。教授爺爺,您就像是園丁,我們就像是一朵朵小花。我長大以後也要像您一樣,爲社會做出貢獻!最後,我代表全校師生祝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桃李滿天下!”

72個風雨春秋,楊恩澤以潤物無聲的大愛,執着耕耘在教書育人一線,用無私奉獻、興學支教的義舉在社會中傳遞着暖暖的正能量。他的敬業精神、敢於創新的膽魄和嚴於律己的品格,深深地影響着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學生。(北方網新媒體見習記者李鑫)

北方網出品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ѤѬz_v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