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總第 23 期
  紮根街道 做百姓的“心間人”
姓名:袁守騫
年齡:55歲
身份:向陽樓街道社區工作科科長
故事概要:紮根街道25個寒暑,袁守騫始終秉持“民思我想、民需我爲、民求我應、民困我幫”的工作理念,盡己所能,用真誠詮釋“愛民爲民之心”。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你的崗位。”有人說,“愛崗敬業”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壯舉,但回過頭想想,它卻是我們大部分時間裏一直需要堅守的。做到,做好,其實一點都不容易。
    羣衆工作無小事 真情交換暖人心

6月18日一大早,袁守騫騎着自行車,剛一進單位大門,都沒來得及把車停穩,就聽見一個熟悉的聲音喊他:“袁科(長),我等您半天了。”居民劉正泰最近幾乎每天要往袁守騫的辦公室跑個一兩趟,每次來也都是問同樣一個問題——申請的救助款批下來了嗎?這弄得袁守騫哭笑不得:“大熱天的您不用一趟趟跑。有消息了,我肯定第一時間通知您。”

4個月前,劉正泰的妻子被查出患有惡性骨髓瘤,而他自己也有糖尿病,家中還有1個智力殘疾的女兒。爲了給妻子治病,劉正泰甚至賣掉了房子,但仍負擔不起妻子每月近7萬元的醫療費用。按照“助醫”政策,街道應該給予他們家醫藥費30%的補助。然而,整個向陽樓街道一個季度的救助款才只有15萬,卻需要照顧到1100多戶低保居民、94位癌症患者。居委會犯了難,解決不了問題,大家只好一股腦地撲向現任向陽樓街道社區工作科的科長袁守騫。類似劉正泰這樣家庭困難的居民們隔三差五就會找到袁守騫,說白了就是“要錢”。“首先,我們儘量按照政策辦事,能往上靠的就往上靠。實在解決不了,或者不符合政策,但又真是困難的,我們就幫忙‘化緣’去。”街域裏幾十家的愛心企業,袁守騫早就跑了個遍,企業老總們常常開玩笑地說:“老袁啊,都不敢接你電話了,一來電話準是要錢。”


給困難羣衆送錢

爲了能幫居民把困難解決了,袁守騫可以三番五次到區裏、市裏找上級領導幫忙,也可以一次次到居民家中看望慰問、瞭解情況。組織居委會捐款,到愛心企業“化緣”,54歲的他放下“科長”身份,爲了困難羣衆到處“求人”。可就是這樣一份有着100分瑣碎更要付出200分耐心的工作,袁守騫幹得有滋有味。他說,這是份能體現個人價值的實實在在幹事的工作。

1991年,通過參加公務員公開招考,從工廠來到街道工作的袁守騫纔剛30歲。作爲一個小夥子,要面對各種婆婆媽媽的瑣事,放誰身上都難以適應。然而,袁守騫卻樂在其中:“之前在探礦機械廠工作時,整天面對着的是冷冰冰的鐵疙瘩;可現在,天天接觸的都是可以將心比心的老百姓,感覺總是熱乎乎的。”


家訪困難家庭

在臨池裏社區,每到寒暑假,總有一個小姑娘來幫忙,整理文件,打印資料,清掃衛生死角,忙得不亦樂乎。這個孩子叫方金玲,是個讓袁守騫心生憐惜的孩子。小金玲3歲時母親就去世,。沒了孃的娃只剩下父親可以相依爲命。誰也沒想到,命運並沒有就此止住對她的考驗。在方金玲12歲那年,父親因腦溢血成了植物人。沒有了經濟來源,還在上小學的孩子,拉扯着癱瘓在牀的父親,依靠低保金艱難過活。然而,命運的不幸並沒有打垮方金玲,她用弱小的肩膀扛起整個家的同時,更加發奮刻苦學習。2012年,參加中考的她,取得了高出重點高中錄取分數線的好成績。沒有慶祝,也沒有喜悅,想着家裏的經濟條件,方金玲連思想掙扎都沒有,就放棄了高中,選擇了一所3+2的職專。“這樣就能早點畢業養家了。”對於方金玲來說,和放棄讀高中相比,更難的是職專每年3600元的學費。

就在方金玲做好了籌不來學費就失學的心理準備時,袁守騫得知了她的情況。來到方金玲家,看着家徒四壁的屋子——14寸的老北京牌電視機、木材五廠做的老衣櫃、居委會捐的寫字檯……還有小女孩淚眼婆娑的模樣,袁守騫暗下決心,絕不能讓這個可憐的孩子失學。此後,袁守騫把街裏的企業跑了個遍,撥通了他認識的所有人大代表的電話。經過幾番努力“化緣”,終於有家企業答應資助方金玲5年的學雜費和學習用品,同時答應爲她畢業後提供就業崗位,徹底解決她的後顧之憂。如今的方金玲,在學校裏依然表現出色,不但成爲學生會主席,還做了預備黨員。儘管她需要利用假期打工貼補家用,但仍抽出時間到街道做志願服務。

這正是愛的回饋與延續,也是讓袁守騫心裏熱乎乎的“成就感”。

    百姓利益大過天 犧牲小我解困難

在袁守騫辦公室的一角,赫然掛着一個監控攝像頭,下面還貼着“您已進入視頻監控範圍”的警示牌。區區一個街道辦公室,還用監控?沒等疑問被提出,袁守騫不急不慢地從辦公桌側面拿出了5、6瓶“敵敵畏”,又打開了旁邊的櫃子,拿出了一把個頭不大卻鋒利無比刃上還冒着冷光的斧子。

“這些都是從來訪者手中‘搶’下來的。”袁守騫轉過身去,指着一邊的牆壁,“牆上面還有濺出來的血點子呢!”

看來,除了暖人心窩,“刀光劍影”和“以死相逼”的故事也不少。


現場解決社區污水井堵塞問題

2013年的臘月二十三,曾住晨陽裏的居民王景義帶着一身酒氣,晃晃悠悠地來到街道找袁守騫,大吵大嚷地要政府給解決問題,還隨身帶着一把長匕首,要以自殘來威脅袁守騫:“我不捅你,我捅我自己,捅一刀不解決,我就再捅第二刀。”爲了安撫王景義的情緒,袁守騫一邊給他讓座,一邊給他沏茶。“咱這是第一次見面,總得先讓我瞭解瞭解情況吧。”原來,在多年前,王景義鋃鐺入獄,住房就歸了兒子結婚居住。因爲兒子一直怪他未曾盡作爲父親的撫養義務,心生怨恨,不讓回家,使他連戶口都無處可落,到處混吃混喝。最近王景義又患上嚴重的腎病,腿腳腫得特別高,一按一個坑,但連看病的錢都拿不出。走投無路的他在朋友的慫恿下,決定到街道“鬧一鬧”。

既無戶口,又不是低保羣衆,原本不屬於袁守騫工作職責範圍內的事兒,卻被他攬了下來。“給我3天時間。”他說。

當天晚上,下了班的袁守騫就拉上居委會主任直奔到王景義的兒子家。聽說街道來人了,其子原本是客客氣氣把他們迎進屋,可一聽要給父親說情,立馬把他們哄了出來。站在屋外,袁守騫沒有放棄,繼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直到鄰居們看不過去,一起幫忙勸,王景義的兒子纔再次把袁守騫請進屋。第一晚談到夜裏10點多,沒有效果,第二天接着來。直到臘月二十五,王景義的兒子終於同意給父親出3000元的醫療費,並幫忙解決戶口問題。“3天”約定時效到了,王景義如期又到街道找袁守騫,本來沒報任何希望的他被結果驚呆了。他萬萬沒想到袁守騫會那麼重視他的事,更沒想到會這麼快就有結果了。不但如此,袁守騫還幫忙辦下了低保,聯繫了收容所,讓王景義在寒冷的冬天暫時有了一個“家”。那個冬天對王景義來說,似乎一下子沒那麼寒冷了。隨着春暖花開,王景義的腎病也日漸好轉。腳不腫了,閒不住的他去到北辰一處朋友開的魚塘幫忙,有了一份“只管飯不給錢”的工作,生活變得充實又健康。

轉眼兩年多過去,如今的王景義只要路過街道辦,就一定會進去打一晃,看看袁守騫,“就是來看看你,想你了。”


區域內16個居委會、142名工作人員遇到問題都要找袁守騫處理

曾被一時衝動不講理的羣衆丟過暖水壺,也曾被打得滿嘴是血牙齒鬆動;曾因政策上解決不了自掏腰包救困救急,也曾因和困難戶結對子逢年過節送錢送物。袁守騫說,來社會工作科之前,他上班口袋就裝幾十塊錢,可現在,幾乎每天至少要揣着2000塊。“民政部門不是提款機,即使批下來,錢發到手裏還需幾天。實在困難,等不及了,就得我們自己掏錢幫。”又出錢,又出力,卻還常常被羣衆當成出氣筒,袁守騫也有委屈,但都被他用自己定的“三心”原則,即誠心、耐心、愛心所化解。

東至崑崙路,西到紅星路,南抵程林道,北沿衛國道,4.12平方公里,39100戶常住家庭……多年來,袁守騫先後接待過上訪居民上千戶,只要踏進他的辦公室,從來沒有寒着心走出去的人,無論是不是他能解決的,他都會幫來訪者出個“主意”。

有人問袁守騫:“你這樣任勞任怨,究竟圖什麼呢?”袁守騫回答說:“說實話,如果非要說圖點啥,我就圖個安心,既幫百姓解決了問題,又給政府分了憂,挺好!”

“暖男大叔”就在身邊,給百姓的好公僕袁守騫點個贊。(北方網新媒體記者楊奕)

北方網出品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ѤѬz_v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