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身邊的感動故事第39期:一把修腳刀 修出了15載兵營母子情
|    首頁
總第 39 期
  一把修腳刀 修出了15載兵營母子情
姓名:趙燕
年齡:73歲
身份:擁軍模範
故事概要:15年前,擅長修腳的趙燕開始走進軍營義務幫戰士們修腳,並從方方面面關愛戰士們,被戰士們親切地稱爲“趙媽媽”。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在歷史的軌跡中,革命先輩用勝利書寫了中國軍人的頑強與不屈;而在當今的年代裏,戰士們仍承擔着保衛祖國的重任。一直渴望當兵的趙燕,在年輕時沒能實現心願,卻在年老後以另一種形式實現了——不能當兵,就愛兵;不能參軍,就擁軍。
    走進軍營爲戰士修腳 結下特殊母子情
“親愛的趙媽媽:

……從前在家的時候,媽媽總是在身邊,我從未感受到母愛有多麼偉大。但剛到新兵連的第一天,我便想家了。那一刻我才真切地感受到媽媽是多麼的重要。也許您早已把我當成您親兒子看待,或許您的兒子都沒有我這麼幸運,能得到您悉心的照顧。我應該感謝我的腳病,讓我認識了這麼偉大的母親。趙媽媽,您就是我的媽媽!……

您親愛的兒子:武帥
2015年4月9日”


武帥寫給趙燕的信

今年年初,武警天津總隊二支隊七中隊的指導員找到趙燕,麻煩她來隊裏一趟,說有個叫武帥的小戰士腳病嚴重了。當趙燕來到兵營,脫下武帥的襪子時,她被驚呆了:5個腳趾頭中有3個都又腫又紫,像是掛在腳上的葡萄珠。清理、上藥、消炎,趙燕隔三差五就要去一趟給他換藥。可一個多月過去了,眼看炎症都消除了,腳趾還是紫的,一按就疼。一直當腳病醫治的趙燕感覺不對勁,便幫武帥找指導員請了假,帶他到市裏看中醫。中醫看後,說武帥是肝不好,給開了7服中藥。

然而,中藥喝了大半個月,武帥的腳仍不見好轉。“不行,還得換個大夫再看看。”趙燕又找到她熟識的一個大港的80多歲老中醫,帶着武帥專門到其家中問診。老中醫看了看武帥的腳,又仔細地把了很久脈,最後告訴他們,不只是肝有問題,腎也有問題:“因爲肝腎都太虛了,血脈打不到末梢位置的腳趾,纔會這樣的。”拿着老中醫給開的藥方,又特意買來藥鍋,趙燕每天熬完藥、裝到瓶子裏給武帥送去,有時一天要往部隊跑好幾趟。

就這樣,直到5月初,到處尋醫問診、熬藥送藥的趙燕終於盼來了武帥的康復。從前每走一步都鑽心地疼、咬着牙參加訓練的小夥子如今又活蹦亂跳了。


趙燕給武帥修腳

和對武帥一樣,今年73歲的趙燕不知道幫過多少官兵修腳、治療腳病。

在2001年學雷鋒日的一次奉獻活動上,義務修腳的趙燕結識了在她旁邊爲羣衆修理自行車的大港某部隊官兵。翻開她的日記本,在當年3月7日的那一頁上,還清晰地記錄着她第一次走進部隊的情景。那是一個風很大卻陽光明媚的日子。趙燕起了個大早,把修腳刀和常用藥裝進包裏,蹬上自行車,逆着風而行。“雖然騎得滿身汗、兩腳痠,但我還是堅持到了營房,心裏有說不出的高興。看見解放軍就像看見了親人,到了營房就好似到了家。”趙燕對軍營有着深厚的感情,她沒當過一天兵,她說那是她這輩子最大的遺憾。

沒當成兵的趙燕,22歲那年參加了上山下鄉運動,投入到農村廣闊的天地中,成爲了一名“赤腳醫生”。返城後,趙燕繼續治病救人,做了天津石化水務部水源車間的保健站大夫。當時車間裏很多工人都患有腳病,可趙燕卻不懂得如何治療。從那時起,她就有了找個師傅學習修腳的心願。一次偶然的機會,在一本介紹優秀共產黨員事蹟的雜誌上,趙燕看到在天津四新紗廠有個叫謝玲的保健站護理員擅長修腳,膽大的她按照紗廠的地址給謝玲寫了信,請求拜師。沒想到很快對方就回信表示了同意。那一年是1982年。“從此就再也沒離開和腳打交道!”一直到1992年退休,“腳病修治所”的牌子掛到了趙燕家門口,她開始在家義務爲鄰里鄰居修腳治腳病。

自從2001年和軍官士兵結下情緣,趙燕幫百姓修腳之餘,又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到了部隊之中。“部隊裏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女,訓練本來就苦,好多人還是帶傷堅持,要是他們的爹媽看見了,不得心疼壞了。”一次,在新兵營,趙燕去給新戰士修腳,本以爲新戰士腳病不會太多,沒想到竟然修了一整天。那天一共修了27雙腳,其中有5雙是指甲化膿的。“有一個戰士的腳指甲像塗了黑色指甲油一樣黑亮黑亮的。我問他怎麼弄的?他說踩的。我問他疼嗎?他說不疼。指導員說,就這樣還堅持訓練,跑一公里呢!”小戰士們的堅毅和淳樸一次次打動着趙燕,她決心,要更加疼愛這些兵娃娃。


端午節,趙燕給戰士們送去糉子

走進軍營、走近戰士們後,趙燕感覺到,這些孩子們不只需要修腳,更需要也更渴望的還有知識。用自己每月爲數不多的退休金,趙燕在3個部隊營房設立了“趙媽媽書櫃”,並自掏腰包購買圖書。 《青春在路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回憶雷鋒》等書都是戰士們喜聞樂見的青春勵志讀物。包餃子、送鞋墊、談心嘮家常……趙燕有事沒事總往軍營跑,像媽媽一樣照顧着每一名戰士,而戰士們也都親切地稱呼她爲“趙媽媽”。在趙燕的牀頭有一個可以摺疊起來的應急燈,就是“兵兒子”賀春濤送給她的,讓獨自睡覺的她起夜時能有個光亮。“有一年他去寧夏執行任務,回來時給我買了一條羊絨褲。我說留給你媽媽或者丈母孃穿吧!可他說:‘我買了3條,3個媽1人1條。’那條褲子我一直收着,捨不得穿。”回想着和兵兒子們相處的一幕一幕,趙燕滿是皺紋的臉上,又一次笑開了花。

    “趙媽媽”照顧軍嫂如兒媳 擁軍15載全心付出

第一次走進部隊,趙燕就記住了一個叫做邱紅巖的士兵。這個愛打籃球的河南小夥兒雙腳長滿了腳墊,趙燕修時只能託着腳底板一點一點慢慢弄。有一年正月初五,一陣有力的敲門聲響起,趙燕打開門,門外站着的是邱紅巖和他新婚的妻子,倆人來給趙燕拜年了。“這位就是我的趙媽媽。”小邱向妻子這樣介紹趙燕。被稱做“媽媽”,趙燕心裏又甜又暖。也是打那時候開始,“趙媽媽”的稱呼便在大港的幾個兵營間傳開了。

作爲“媽媽”,趙燕不但對“兒子”關懷備至,而且還無微不至地照顧着“兒媳婦”。


趙燕騎在自行車上的身影在戰士們眼中是最美的身影

去年夏天,大港某部隊二連的任連長即將赴西北地區執行任務,這一趟至少要去三五個月。對於一名導彈部隊的官兵,如此外出行動任連長經歷了不少,可這一次,卻是他走得最不情願的一次:眼瞅着妻子黃向紅已經懷孕7個月了,作爲丈夫的他不但不能照顧,甚至到生產那天也很可能不在身邊。聽說兩人都不是天津人,也沒有親人在身邊,趙燕就主動找到黃向紅,給她帶去吃的、用的,並表示會照顧她生產。看到“趙媽媽”來照顧妻子了,任連長才安心地去執行任務。趙燕一直照顧這名軍嫂到她的媽媽、婆婆從老家趕來。

生產那天,早上7點剛過,趙燕接到了黃向紅的電話,她說她已經在大港醫院婦產科的病房了。撂下電話,趙燕立馬趕去了醫院,一直陪到了晚上9點多。轉天一早,趙燕煮好雞蛋,再次趕去了醫院。這時,黃向紅已進待產室。趙燕又跑前跑後託付她認識或不認識的醫生護士多給關照。有人不理解,問趙燕:“這是什麼人啊,這麼重要?”趙燕說:“她是軍嫂!”當一個白白胖胖的男嬰被抱出產室時,趙燕激動的心情絲毫不輸另兩位媽媽。趙燕說,感覺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外孫,一顆懸着的心終於放下了。


兵媽媽趙燕與兵兒子們

還有一次,一個叫張萍的女軍官給趙燕打電話,說自己懷孕肚子疼,心裏挺擔心的。張萍的丈夫是大港某部隊的指導員,而張萍卻一直自己住在在天津市區。爲了不讓她的丈夫奔波兩地影響工作,趙燕便把張萍接到了自己家中照顧。“2011年3月1日,5:30,張萍肚子劇痛難忍,我找來出租車,陪她到石化醫院婦產科急診做了B超。8點多,她自然流產。”在趙燕的日記中,記錄着那天的情況。趙燕說:“張萍和她愛人都是外地人。如果母親或者婆婆在身邊,張萍肯定能得到加倍呵護,可她現在遠離親人,我就要像親人一樣好好照顧她。”張萍臨退伍前,專程來看望趙燕,並帶來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一件她沒穿過的新軍裝。很少收官兵和家屬禮物的趙燕,這一次卻高興地收下了。“她知道我有當兵的夢!多好的孩子啊!”趙燕說。


戰士給“媽媽”趙燕過生日

在趙燕家的客廳和書房裏,有很多她和戰士們的合影,她說這都是她最美好的回憶。“不曾用母乳滋潤/但我們都品嚐過您愛的甘露/雖不是親情血脈/但時刻都有牽腸掛肚的思念/因爲愛,您成爲特殊的媽媽/因爲愛,您有了百餘名兒子……十年如一日/風雨無阻/一輛單車上單薄的身影/已是官兵心中最美的雕像/感謝您媽媽/祝福您媽媽”在一張合影背後,一個戰士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別人說趙燕傻,因爲她把每個月3000元工資和各種慰問金都花在了戰士們的生活上。可趙燕卻說:“給兒子、兒媳們花錢,我心裏高興!”

俗話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來自全國各地的戰士們曾經聚在一起,又無奈各自散去。然而,趙燕擁軍的精神卻不會因戰士們的退伍而減淡,反而如水流一般源源不斷地用愛沖淡着兵營的苦,滋潤着戰士的心。在趙燕看來,呼喚一句“媽媽”,便是一輩子剪不斷的情緣。(北方網新媒體記者楊奕)

北方網出品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ѤѬz_v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