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身邊的感動故事第42期:陳媽媽和她的140個孤殘孩子
|    首頁
總第 42 期
  陳媽媽和她的140個孤殘孩子
姓名:陳美文
年齡:47歲
身份:武清區和平之君兒童福利院院長
故事概要:在和平之君兒童福利院有140名孤殘兒童,他們天生殘疾並被父母遺棄。作爲“大家長”,陳美文12年細心照顧他們,爲他們的長大嘔心瀝血。
童年,在大多數人的記憶中都是一段被寵愛的時光。然而,有這樣一羣孩子,他們自出生伊始便沒有親生父母的愛護,沒有完整的家庭,沒有健康的身體……幸好,他們在社會大家庭中找到了“媽媽”。陳美文像媽媽一樣照顧着140名孤殘孩子,爲他們的現在與將來費心勞力。
    讓孩子站起來,只要有信念就能有希望

和平之君兒童福利院

王竹今年已經23歲了,他是陳美文“擁有”的141個孩子中最大的一個,也是唯一親生的一個。而其他140個孩子,都是住在和平之君兒童福利院的孤殘兒童,陳美文是院長,也是這些孩子們的“媽”。

爲了一場公益演出,幾個先天愚型和肢體殘疾的孩子在老師們的帶領下進行着第三次舞蹈彩排。作爲“友情客串”,臨近尾聲時陳美文在孩子們的簇擁下登場,並與大家一起在舞臺中央完成了最後的定場造型。雖然排練的次數不多,但孩子們的舞姿體態卻十分到位,這讓陳美文特別欣慰:“2006年,我們從康復的角度考慮在每個房間裏安裝音樂盒,但後來卻發現先天愚型的孩子竟然會伴隨音樂晃動,就開設了舞蹈課。到如今,只要有音樂,孩子們上臺就能自己編排舞蹈跳起來,而且會跳得特別有美感。”

都說看着自己孩子長大是件幸福的事,但陳美文說:“其實看着一羣孩子長大更幸福。”


從2003年開始,陳美文便成了和平君之兒童福利院裏孩子們的大家長

1999年,結束了10年護士工作的陳美文從老家湖南來到天津武清區安家落戶,並且成爲了區民政局的一名工作者。離開醫護行業的她,以爲自己再也不會和病患打交道了。但就在3年後,建設“腦癱兒童康復基地”的重任落在了陳美文肩上,那就是和平之君兒童福利院。

2003年10月25日是陳美文一生難忘的日子,這一天和平之君兒童福利院迎來了第一批“小主人”——4個還不到半歲的腦癱孩子。“4個孩子分別患有不同類型的腦癱,包括軟癱、徐動型腦癱、痙攣型腦癱和綜合性腦癱。”孩子的到來讓陳美文百感交集,一方面是籌劃許久的福利院終於可以開始爲孩子們服務了,而另一方面看着4個身處病痛中的孩子陳美文心生酸楚:“我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讓他們好起來呢?”

很多人都覺得這4個孩子活不久,甚至連剛剛招聘來的保育員也問陳美文:“孩子們能活多久?”關於這個問題,陳美文從沒想過,她只知道要靠自己的行動給大家一個答案。

從2003年到2006年,作爲院長的陳美文幾乎沒有一天坐在辦公室裏,她每天和保育員一起給孩子們洗澡、餵飯、測體溫、換紙尿褲。“那時上下班沒點兒,早上醒了就過來,晚上巡查完安排妥當了才走。”整整3年時間,陳美文在一線工作中積累經驗,制訂了具體的管理規定、工作流程、評估體系和人員分配製度。“我們這裏,孩子們每天連喝水的時間和量都有嚴格的規定。有人問我:‘你們這兒的孩子怎麼都不生病呢?’我就告訴他:‘水喝到位了就不會生病。’”陳美文的口氣中有股子自豪勁兒。而她對孩子們的精心與細心同時也感染着每一個保育員,“不讓員工有心思走捷徑,影響孩子們的生活和康復。”是陳美文凡事親力親爲的另一目的。


站立、行走是和平之君很多孩子的心願,也是陳美文的心願

爲了孩子們,陳美文什麼苦都願意吃。2004年6月份來到福利院的哲哲最大的心願是自己有一天能站起來,爲此多年來陳美文跑遍了天津、北京大大小小很多醫院。哲哲是脊髓脊膜膨出手術後引起的下肢癱瘓,10年來很多醫生都說他根本不可能行走,可陳美文卻從沒有放棄過,她說:“有信念,就有希望。”但凡聽說哪個醫院有可能治療這方面的疾病,陳美文都要帶哲哲去試一下。曾經有個外科整形醫院跟陳美文提過一份方案,被她一口回絕了。“他們說要把後背彎曲嚴重的脊骨打碎,再用鋼板重新接起來。”陳美文覺得這太過殘忍了,“而且也不一定能站起來。”這樣的“冷水”,陳美文不知道被“澆”過多少回,但她說:“灰心的情況有,但沒想過放棄。”就是這樣一份堅持,讓陳美文最終還是獲得了回報。

去年7月,在國家康復醫院接受康復訓練的哲哲撥通了陳美文的電話:“陳媽媽,我能站起來了!”聽到這個消息,電話另一頭的陳美文激動地哽咽住了,她知道對一個癱瘓的孩子而言能站起來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從醫院回到福利院,剛一下車哲哲就嚷着:“我要走路給陳媽媽看”。看着哲哲在支架的輔助下笨拙地一點點向前挪動,陳美文說她看到了希望。

憑着一份對生命的尊重和珍視,和平之君兒童福利院已有20多名殘疾孩子從躺到坐、從坐到站實現了藉助支架的“行走”。

    讓孩子去上學,讓社會接受孩子,也讓孩子接受自己

通過陳美文的努力,已經有一部分和平之君的孩子去到普通小學讀書

2012年9月1日,坐在陳美文的車裏,侃侃興奮地手舞足蹈:“陳媽媽,學校好不好?學校的老師好不好?小朋友們好不好?”經過福利院裏系統的教育,具備上普通小學能力的侃侃終於被楊村八小錄取,可以和普通孩子一樣到學校裏接受正規教育。然而,侃侃不是普通孩子,有着四肢殘疾和脣齶裂身體情況的他能到小學上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從2008年開始,福利院裏陸續有孩子提出“要上學”的想法,但幾乎全部小學都不接受陳美文的孩子們。於是,她便開始一所一所學校進行“遊說”。“到學校裏做宣傳、搞聯誼活動,讓老師和學生認識我的孩子,喜歡我的孩子,有一天能接受我的孩子。”功夫不負有心人,2011年,楊村第八小學終於表示願意接收和平之君兒童福利院的孤殘兒童到學校上學了。

然而,侃侃第一天上學還是遇到了挫折。在陳美文的鼓勵下,侃侃原本是自信滿滿地向學校走去,可還沒走進校門,周圍人異樣的眼光就讓他沮喪地低下了頭。看到這個情景,陳美文的眼圈不受控制地熱了,內心兀自結了一層冰。她蹲下來扶住侃侃瘦弱的肩膀說:“侃侃,我們身體是有殘疾,這是改變不了的,就像這個世界上有很多長得不漂亮的人,他們也改變不了。但是我們能改變的是自己的心靈,我們可以在學校裏好好表現,努力學習,做個自信、堅強的好孩子。”聽了“媽媽”的話,侃侃重新擡起頭,向教室走去。轉眼4年過去,懂事的侃侃沒有辜負“陳媽媽”的苦心,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在不久前的英語考試中還得了滿分。


隨着孩子們逐漸長大,陳美文又計劃着開始職業培訓教育

時光荏苒,如今,陳美文已在這個平凡而又可敬的崗位上默默奉獻了12年,“和平之君”也已發展成爲集孤殘兒童養護、醫療、康復、教育、職業技能培訓爲一體的兒童福利機構。

建院之初,陳美文對孤殘兒童採取的就是保教結合,即保育、教育同步開展。隨着孩子們逐漸長大,陳美文又計劃着開始職業教育培訓。“它們終有一天要回歸社會,要養活自己,這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努力。”陳美文說,一些基本的工作,如打字、作圖、洗衣、做麪包、做美容等,一些孩子經過訓練是可以很好完成的。

據說,曾有不少慈善機構、福利院在聽完陳美文的“和平之君”介紹後,紛紛向她遞出橄欖枝,但都被她婉言謝絕了。因爲她知道,140個孩子不能沒有她,她也離不開這些孩子。“還有很遠的路要走。”陳美文說。


陳美文的孩子們在和平之君裏快樂健康地成長

12年來,陳美文以超越親情的母愛履行了自己的承諾,讓孩子們站起來,跑起來,能上學。“康復中的奇蹟!重殘腦癱孩子能活到14歲就是奇蹟,而且他們有些能走、能說話……不簡單,真是不簡單!”陳美文的辛勤付出贏得了社會各界以及國內外專業醫學團隊的認可。2015年,陳美文被評爲第四屆天津市道德模範。(北方網新媒體記者楊奕)

北方網出品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ѤѬz_vҦ